首页 > 正文
对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11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       2022-05-31 15:32:36 【字体:
【字体:

李义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冷水鱼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411号)已交由省农业农村厅办理,经深入调研,现结合我厅职能职责答复如下。

一、积极支持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尊敬的义军代表,您关于怒江鱼类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很好,加强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把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为怒江“两区一胜地”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010年,国家在怒江设立怒江中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3714公顷,其中两个核心区面积322公顷,实验区面积3392公顷,保护期为每年3月1日至8月31日。主要保护对象是贡山裂腹鱼、贡山鮡、短体拟鰋、缺须盆唇鱼、云纹鳗鲡、怒江裂腹鱼、半刺结鱼,其他保护对象包括角鱼、巨魾、大鳍异鮡、短鳍异鮡、长丝黑鮡、突吻沙鳅、怒江间吸鳅等58个种类。各级渔业部门严格按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规范有效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独龙江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又是伊洛瓦底江一级支流,其鱼类资源全国独有,具有很强的保护价值。2021年,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云南华大基因有关专家前往怒江、独龙江调研,与独龙江乡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独龙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构建了独龙江、依洛瓦底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新机制。希望各方通力合作,有力开展驯养繁育研究,力争早日突破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独龙江、依洛瓦底江特有土著鱼类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有序开展增殖放流,增加独龙江鱼类资源密度,呈现“一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有效开展科普宣传和水族展示,构建独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实现土著鱼苗种人工繁殖后,开展小规模商品化养殖,解决独龙江吃鱼难问题,满足独龙江游客对优质特色水产品的需求,使之成为独龙江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要求,把怒江、依洛瓦底江作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的重点区域,强化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积极支持依洛瓦底江、怒江中上游鱼类种质资源活体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推进依洛瓦底江国家级鱼类种质资源场、怒江中上游国家级鱼类种质资源场建设,推进裂腹鱼、后背鲈鲤、石爬子等土著鱼养殖扩繁,共同把依洛瓦底江和怒江中上游,辐射西藏雪域高原的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二、积极支持怒江冷水鱼产业发展

怒江冷流水资源丰富,是发展冷水鱼产业的好地方。怒江州境内自东向西有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大水系纵贯全境,其支流众多(约有200多条),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3条。分为澜沧江沘江口以上、怒江勐古以上、伊洛瓦底江3个水资源三级区。2020年全州年平均降水量2111.8毫米,年降水总量308.3亿立方米。全州水资源总量2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0.8%,是名副其实的冷流水资源的“富矿区”。

云南冷水鱼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良好,养殖技术成熟,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市场前景广阔。怒江发展冷水鱼产业得天独厚。省农业农村厅将把怒江作为水产种业翻身战的重要阵地,统筹实施好种业振兴工程,积极支持育种技术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引导市场经营主体齐聚怒江,整合有关政策资源,在基地建设等方面强化项目、资金、技术支撑,共同推动怒江冷水鱼产业的发展。

三、积极支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在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涌现出许多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水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杭州千岛湖的“保水渔业”成为中央党校以渔净水、以渔保水的经典案例。四川的升钟湖、重庆的长寿湖成为全国休闲渔业知名品牌。云南也涌现出许多大水面生态渔业与水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如宜良县的柴石滩水库等,杞麓湖“以渔净水、以渔保水、以渔控藻”效果显著。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时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澜沧江大华桥、黄登水电水面资源近6万亩,是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的理想场所。省农业农村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 号)、云南省11厅局《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云农规〔2019〕1号),大力支持怒江州人民政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依法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含电站库区水面)等水域纳入当地渔业发展规划,积极招商引资,明确经营主体,在环境容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打造澜沧江渔旅融合示范带,走出一条“水清、岸绿、景美、鱼跃、人欢、民富”的渔旅融合发展道路,引领全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健康发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俊,0871-65749517)

(拟稿人:陈俊 审核人:施传岳)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