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云南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种源问题的提案(第0592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畜禽种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的“畜牧发展,良种为先”,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发展,始终把畜禽种业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以推进,全省畜禽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总体情况
我省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收录的948个畜禽遗传资源中,我省有72个,其中地方品种64个,占全国地方品种总数的11.7%,居全国首位。大河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迪庆藏猪、茶花鸡、瓢鸡、尼西鸡、独龙牛、槟榔江水牛、龙陵黄山羊、中蜂11个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有47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自2016年,原农业部启动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以来,我省新发现9个畜禽遗传资源,其中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阿克鸡、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江城黄牛已于2021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阿克鸡入选了全国10大畜禽优异资源。
二、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情况
先后发布《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除9个国家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均已建立相应的国家级保种场(区)外,2020年我省启动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认定工作,先后两批共认定保种场(区、库)33个,其中保种场25个、保护区6个、基因库2个。在2021年、2022年省级种业经费中,按牛80万元/个、猪60万元/个、羊40万元/个、鸡20万元/个的标准安排了相应的经费支持保种工作,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分级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投入机制。
三、全省畜禽遗传资源利用情况
近年来,云南农大,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岭广大公司等科研教学单位、种畜禽企业,以我省优异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为基础,采用现代畜禽育种技术,积极开展“滇”系新品种培育。以云南黄牛为基础培育出中国第一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云岭牛;以云岭山羊为基础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云上黑山羊;以乌金猪为基础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火腿专用原料猪新品种宣和猪;此外还有以茶花鸡为基础培育出的黄羽肉鸡新品种茶花鸡2号,目前正在抓紧准备申请国家审定。这些畜禽新品种普遍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产仔多、肉质优等特点,对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畜产品,促进全省畜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收集,丰富畜禽育种和生产素材。一是切实做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收集。严格按照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部署,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全面摸清全省畜禽遗传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主要性状,抢救性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地方特色品种,确保普查无遗留、种质资源不丧失。二是继续做好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认定工作。坚持以原产地保护为主、异地集中保存为辅,以活体保种为主、生物技术保存为辅,要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做好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认定及经费保障工作,逐步搭建我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合理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逐步形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进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进程。
(二)加强畜禽新品种(系)培育,提升品种核心竞争力。一是明确育种方向。利用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特定的优良性状,精准市场定位,走特色品质培育路线,避免同质化现象,真正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二是强化畜禽遗传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对优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基因测序,对资源品质、抗逆、育性等重要性状指标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切实发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为畜禽新品种培育奠定资源基础。三是增强畜禽新品种(系)培育能力。鼓励种畜禽场与科研院校合作,利用科研院校的力量,不断增强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扩建现有的种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站的基础上,新建生猪、肉牛、肉羊生产性能测定站,不断完善全省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四是建立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结合国家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组织种畜禽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同时组建全省联合育种体系,实现大规模跨场种畜禽配合力测定。
(三)加强种畜禽场改扩建工作,增强种畜禽自给能力。一方面,重点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畜禽企业,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培育一批本土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畜禽种业集团,保障我省种畜禽用种安全。另一方面,以畜禽原种场建设为重点,重点对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群体规模大的种畜禽原种场进行扩建、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完善扩繁场和改良站点的建设,形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结合的宝塔式种畜禽生产结构。
(四)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改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一是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各主要畜禽种的品种选育和育种协作组织,组织重点畜禽场进行引进品种选育工作,减缓引进品种的退化,逐渐减轻引种压力,避免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二是继续做好畜禽引种管理工作,严格审查拟引进的品种、数量及其利用方式,严控较低代次的种畜禽引进。三是加快县级种公猪站、牛冻精中转站和覆盖乡镇村的猪人工授精和牛冻精改良网点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畜禽良种体系。
(五)加强种畜禽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畜禽种业科学发展。一是加大种畜禽执法检查力度,建立种畜禽执法互查互促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种畜禽生产经营专项执法检查。二是实行种畜禽场常态监管,注重对种畜禽场资质的复检,建立种畜禽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畜禽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三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畜禽管理队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省畜禽种业工作的关心与呼吁,也真诚地敬请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畜禽种业发展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不断提升全省畜禽种业发展水平,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种源支撑。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盛钢,0871-63116835)
(拟稿人:李盛钢 审核人:徐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