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06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2022-06-06 16:11:50 【字体:
【字体:

民革云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米线打造成绿色食品产业的建议(第006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米线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更是云南著名的美食佳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小吃。云南米线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是云南省特色风味的重要标志,融入了云南人民的日常三餐。米线在省内食品消费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米线小吃店为代表的餐饮行业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得益于云南丰富的原生态食材,又经过了数百年的文化积淀,以云南过桥米线为代表的各种特色米线成为了七彩云南一张绚丽的名片。关于在提案中提出的具体建议,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予以吸纳、完善。

一、关于数字赋能,实现“小而精”的米线产业转型

(一)稳定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

2021年全省稻谷1130.7万亩,产量491.9万吨。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云南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稳定稻谷生产,确保口粮安全,2022年以1700米以下雨热资源丰富的中低海拔区旱地为重点,发挥云南气候资源优势,计划推广杂交稻旱种面积达50万亩。目前,全省共有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企业472家,其中米线生产企业284家;已登记的米线加工小作坊283户。

(二)开展米线产品绿色食品认证

生产米线产品主体申请绿色食品认证除具备基本资质条件以外,还应具有稳定的生产基地或稳定的原料来源。具有稳定生产基地的,水稻种植面积不低于500亩,产地和生产管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具有稳定原料来源的,包括申请人委托(委托合同至少三年有效期)生产基地所有人按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获得的原料,或来源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原料,或购买已获证书的绿色食品大米进行生产加工。加工要求申请人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用水、主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相关标准要求。截至目前,全省大米及加工品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企业28家,产品数80个,认证产品产量2.57万吨。其中米线加工绿色食品有效认证企业1家,产品数7个,认证产品产量0.056万吨,其余获证产品均为大米,全省米线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量较少。

(三)支持数字农业试点示范

一是在全省范围内支持2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节本提质增效。二是遴选出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畜牧业智慧化养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代表的云南省10大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系统)。

下一步,一是将强化政策保障,按照《云南省“十四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着力提高粮食综合保障生产能力,增加大米、面粉、杂粮制品等产品有效供给”要求,将米线产业纳入谷物加工业范畴同部署同推进。二是将对大米及加工品的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优先认证、优先审核、优先申报政策,鼓励和支持米线产业绿色食品化发展。三是将持续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每年支持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智慧养殖、精准灌溉、以及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领域的信息化需求,鼓励生产企业推广节本增效的数字农业应用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符合数字农业基地建设要求的粮食生产基地均可积极申报。

二、关于“把控品质,建立‘严标准’的生产加工体系”

(一)严把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关

一是要求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建立原辅料和食品包装等进货查验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制度。二是进行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环境卫生基本条件整治,使生产区域卫生、生产条件、生产设备、人员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要求企业和小作坊严把质量关,强化对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生产工艺、产品仓储等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严防严控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安全风险。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两超一非”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推进米线业产业标准化建设

2009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红河州蒙自市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荣誉称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拥有使用权)。同年“蒙自过桥米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成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省商务厅将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加快以过桥米线为主的米线产业标准质量体系建设。支持昆明市、玉溪市、蒙自市等地制定完善云南过桥米线、米线相关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创建云南过桥米线公共品牌,鼓励更多餐饮企业推行“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商标模式,做大做强公共品牌。

(三)实施风险清单和风险分级管理

一是制定《云南省食品生产重点品种风险隐患和防控措施清单》,将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列入食品生产13类重点食品之一,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有针对性制定监管措施。二是实施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风险分级管理。持续推进实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和《云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按照静态和动态风险,由低风险到高风险分为A、B、C、D四级,各地监管部门每年初对辖区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更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清单》,实施风险等级动态调整。三是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主体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实施体系检查,对一般风险企业实施“双随机”抽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查。

(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压实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实施对全省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监督抽查考核工作,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督促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企业定期对安全状况自行进行检查评价,企业自查报告率达到90%。三是要求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发现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四是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以上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实施 HACCP、ISO22000 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提升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生产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能力。

下一步,一是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推进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引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从原料到销售终端全程可溯,确保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记录真实完整,来源可查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二是通过示范引导、逐步推广的方式,持续提升全省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优化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产业和产品结构,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谷物粉类制成品(含米线、卷粉)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关于“搭建平台,保障‘产供销’的融合协同发展”

(一)深入实施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国家标准

2016年以来每年都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培训,指导企业依法诚信管理经营,提升米线制品安全,云南星桥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米线生产企业参加了培训。建立了省级食品重点项目库,把米线产业重点项目纳入项目库,强化跟踪问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致力于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问题,为后续的冷链运输提供基础条件。自2020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0年,争取中央建设资金36375万元,在全省73个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共建成冷库及设施715个,新增库容80.1万立方米。2021年,争取中央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财政资金14105万元,在全省36个县实施项目建设,同时在建水县和砚山县实施整县推进试点,共完成冷库设施建设533个,新增库容73.9万立方米。

(三)加强银政合作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等单位,打造“一部手机云企贷”,2019年11月在蒙自、开远2个县市深入开展试点实践,2021年10月向红河州、曲靖市全面推广,累计为全省农企农户授信超过百亿元。“一部手机云企贷”2019年9月23日上线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访问量107.69万次、下载量12.15万次、注册用户 10.2万户、会员总数 7.52万个,带动上游农户35 万,其中脱贫户 4.48 万户,累计授信金额98.56亿元,贷款余额49.41亿元,累计贷款投放104.42亿元。二是逐年调度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并在每户企业的贷款需求上注明了意向贷款银行,推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跟进贷款,2021年22家银行落实农(林)业龙头企业专项贷款394亿元。

(四)搭建平台做好企业服务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一二三行动,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加快实施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并做好跟踪服务,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组织搭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分析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各环节的数据,进行政策推送、人才信息、土地信息、金融服务、互动交流等支持,并协调省级、州市级和县级等相关职能部门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一是继续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依托县级农业产业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孵化园或加工物流园区等,围绕区域特色主导农产品,选择产业重点县开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程试点,建设或改造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二是推广“一部手机云企贷”使用,调度企业贷款需求推荐金融办,继续做好参与米线供应链的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三是扩大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服务平台使用范围,为企业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四、关于“依托企业,塑造‘全品类’的品牌产品布局”

2022年2月28日至3月3日,为打造我省劳务用工品牌,促进餐饮产业发展,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蒋兴明同志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餐饮和美食行业协会负责同志赴青海省、福建省三明市实地学习“青海拉面”“沙县小吃”创业就业带动产业发展经验。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交给王予波省长的《学习考察报告》上,王予波省长批示:我省餐饮文化丰富,要学习外地经验,打造优势劳务品牌,同时在促创业就业中把云南过桥米线、咖啡、茶等产业做大做强。

(一)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组织米线加工生产企业参与申报全国食品工业“三品”典型成果,推动米线加工生产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其中,云南星桥食品有限公司星桥米线入选了2021年全国食品工业“三品”典型成果。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米线加工企业及配套企业也积极参与。二是制定《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管理办法》,遴选出543个品牌纳入首批品牌目录管理,同时开发了“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云展示平台,设计制作《绿色云品消费指南》。分12个产品类目,收录了517个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的企业和产品品牌。目前该消费指南已投放在昆明、大理、丽江、版纳等机场的云南“10大名品”展销中心,并将通过展会推介活动发放给更多消费者。

(二)鼓励品牌企业连锁发展

近年来,我省已形成一批有知名度的过桥米线餐饮企业,如“建新园”(昆明建新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桥香园”(昆明桥香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老字号品牌和“茴香·熙楼”“云南盛”(云南茴香餐饮集团)、“云魁”(云南云魁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甩碗”(昆明甩碗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坐”(云南上齐上坐过桥米线)、“南桥邦”(茄子恰恰餐饮公司副牌)、“尚顺号”(云南尚顺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滇满楼”(云南滇满楼餐饮有限公司)等新兴品牌以及海埂花园、震庄宾馆、连云宾馆、中维翠湖宾馆、昆明饭店、国贸中心等一批以宾馆酒店为属性的酒店过桥米线品牌。

下一步,一是通过支持特色米线餐饮企业开展“中央厨房”、集中配送中心等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在全国布局餐饮连锁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云南米线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鼓励米线餐饮企业开发适合线上销售品类,开设云南米线线上销售专区专馆、品牌旗舰店,入驻知名电商平台专区专馆,以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社区团购等方式扩大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二是着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米线产业发展,扶持重点企业培育创建品牌,提升米线产业的层次,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方便米线产业,开辟新赛道。支持企业多产业、多渠道合作,通过开发高铁专用米线、航空米线等方式,开展订制化服务,将米线产业向特殊餐饮业延伸。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夯实品牌集群发展基础,继续做好品牌目录的申报、遴选、监测和动态管理,每年发布品牌目录,米线生产企业也可参与品牌目录的申报,进入品牌集群。

五、关于“扩大渠道,探索‘差异化’的精准营销模式”

(一)对米线产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发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作用,从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建设、重大项目、技术改造、绿色制造、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上台阶等方向支持米线加工业及配套产业发展。组织企业开展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对实际完成投资额1亿元(含)以上的,将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推荐云南迅发食品有限公司米线加工生产线项目进入复审。

(二)出台科技创新相关文件

在2021年印发的《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章对“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品”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围绕标准化加工、智能化控制、健康型消费等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工程化和智能化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鲜物流等重点领域,开展精深加工、成品品质控制,以及营养靶向设计与健康食品精准制造等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在专栏15“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品科技创新重点”中明确提出“发挥绿色食品原料资源优势,探索农产品加工高效利用新途径,开展核桃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健康类功能产品”。

(三)支持品种开发及品质提升

在2021年发布的“2022年绿色食品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出“云南特色预制调理食品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作为拟支持方向,针对我省特色预制调理食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品质易劣变、规模化不足等问题,以小麦、稻米和杂粮等为主要原料,以畜禽水产、蔬菜、薯类和菌类等为辅料,重点开展云南特色预制食品的工艺挖掘与优化升级、营养均衡与精准设计、多源性配料制备、特征风味与质构保持、品质保真和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预制调理食品新产品。

下一步,一是将发挥各类专项资金投资引导作用,支持米线产业企业关键技术改造、产能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重大项目实施;二是瞄准餐桌经济,推进米线精深加工,通过中央厨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预制菜等方式拓展产业,形成从原料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

感谢您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对答复中的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向湉湉,65749556)

(拟稿人:向湉湉 审核人:谭鸿明)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