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聪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文山三七产业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第0667号)已交由我们已经办理,现答复如下:
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经过数十年发展,云南烟叶、茶叶、橡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产业规模已居全国第一,蔗糖、蔬菜、水果、牛羊、生猪等产业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以来,经过高位推动、政策促动、政企互动,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发展,全力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以“10大名品”为代表的品牌建设,云南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重点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实现年均16%以上的高速增长。2021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901万亩,产量约127万吨。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值连续4年稳居全国省份第一;全国现有35大类、43个剂型、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使用云南中药材达3500多种,“无云药、难成方”“云产、滇系”药材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一、关于“将文山三七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
自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来,我省3年内先后成功申报了花卉、蔬菜、肉牛、咖啡等几大重点产业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9号),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推荐省内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产业协作能力强的重点产业和县(市、区),其他县(市、区)可积极申报。原则上需符合产业基础较好,种(养)规模大,有较强的加工转化能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县域内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集中连片发展格局,产业经营主体活跃,有从事主导产业的国家级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长且配套产业基础好,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等条件。
2021年11月24日,文山市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创建特色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11月,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粮食、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生猪10个重点产业从发展定位、目标、产业布局及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在“十大云药品种及布局”中,把三七的种植区域扩大到了红河、曲靖、玉溪、昆明、普洱等适种区域。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交易等环节上,在文山布局加工中心、交易集散中心,为三七产业的“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指引。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争取国家级三七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二、关于“在三七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上给予支持”的建议
(一)关于建立省级三七种质资源库圃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编制印发了《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了省级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库(圃、场、区)管理办法,已认定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26个(含国家级4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33个(含国家级9个)。针对我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分布,已在滇西北、滇中布局了2个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圃,2021年9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申报工作的通知》,我们将根据《云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积极做好三七种质资源圃申报工作。
(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方面。2022年,文山市三七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文山市三七繁育基地的建设,增强良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三七良种覆盖率;同时,根据我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的安排,研究对云南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给予支持。
三、关于“专项支持建设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议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和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个,其中,云南省有4个,分别是:思茅区(茶叶)、芒市(咖啡)、开远市(花卉)、寻甸(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7000-10000万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要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布局在县域内,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创建,要基本满足以下七个方面的条件: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带动农民作用显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组织管理健全完善。建设两年后,还需要达到以下指标:产业园总产值超过3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超过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等。文山三七产业园参照以上指标加快补齐短板,我们将会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关于“支持文山州建设文山三七数字化三七国际交易仓储物流平台”的建议
2021年,我省开展部省共建国家级大市场申报工作。经过申报评审,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已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了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申报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目前农业农村部尚未发布认定结果。部省级共建国家级大市场须为已建设投入运营市场,五年一次申报和复核,但目前暂无财政资金支持。在数字化方面,省级财政资金主要支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精准灌溉、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慧养殖、测土配方等生产种植端开展数字化试点。同时,也遴选部分农产品流通、管理数字化等经营管理环节有较好示范效果的项目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教学科研单位、农业管理部门都可以进行申报。文山州2021年申报7个项目,2022年申报16个项目,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均未申报。建议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今后积极申报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五、下一步主要工作
将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政策,从我省的各重点产业中全力推选上报更多的产业入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也可积极组织申报。在支持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作方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重点着力:
(一)加大以三七为首“十大云药”优势品种,引导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5月省绿办总体策划遴选出了“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10个品种为“十大云药”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优势云药的公信力,以名品、优势品种引导中药材种植向道地品种集中,提供更好的优质中药材资源。
(二)持续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文山市已连续两年入选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全省3个县之一)创建,并给予3000万元/年的创建资金补助用于中药材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有机认证、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技术改造提升、冷链物流建设、加工能力提升、品牌打造、扶持经营主体9个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我厅将继续加强对文山市的指导力度,加快“一县一业”示范县的创建步伐。
(三)持续配合做好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自2018年开展以来,中药材产业共评选出40家次企业的27个产品为云南中药材“10大名品”,其中三七产品有7个,比重达26%。相关企业继续积极参与2022年的评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四)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有经营主体、有适度规模、有生产规范、有目标市场、有品质保障、有品牌引领、有科技支撑、有专业服务“8有标准”,推动首批认定产业基地1888个,其中,省级产业基地200个。文山州共获认定基地98个(省级14个),中药材基地占22个(省级4个)。建议文山州要在此方面加强着力,将文山建设成为全国绿色三七原料基地。
(五)继续申报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2月,文山市凭借独特的三七种源培育优势,被农业农村部拟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中药材)繁育基地。同时文山市结合文山三七文化发掘现状,成功将文山三七种植系统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议要加强筹备,继续申报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高三七产业的公众认知度和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形成重视品牌培育、强化品牌保护、突出品牌拓展的浓厚氛围。
衷心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工作。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30日
(拟稿人:李昊翔 审核人:谭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