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4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       2022-06-06 17:39:51 【字体:
【字体:

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三七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集体提案(第044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基本情况

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数十年发展,云南烟叶、茶叶、橡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产业规模已居全国第一,蔗糖、蔬菜、水果、牛羊、生猪等产业居全国前列。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以来,经过高位推动、政策促动、政企互动,各界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发展,全力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各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901万亩,产量约127万吨。种植面积、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省份第一;全国现有35大类、43个剂型、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使用云南中药材达3500多种,“无云药、难成方”“云产、滇系”药材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其中,三七是我国中药产业中最具大品种、大市场效应的药材之一,目前全国三七产业年产值近千亿元,是我国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名贵药材品种之一。省内以文山州为例,2021年三七产业综合产值为148.45亿元,农业产值27.05亿元,实现加工业产值30亿元,销售完成交易额91.40亿元。从业七农5045户9764人,全年用工461.93万人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云南中药材产业还存在着种源繁杂、无标准;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占比低;产地初加工不规范、企业不足;有名气无品牌效应等短板和问题。云南三七产业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种植环节,连作技术障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根腐病”的方案不够成熟,种植规模和市场匹配度不高,三七价格波动较大;二是加工环节,精深加工程度不深,产业链条亟待延伸,三七产品还不够丰富,“药字号”三七产品投入大、周期长,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极为普遍,同质竞争严重;三是流通环节,仍然以销售农产品观念进行市场交易,现代化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主体大的不强、小的散乱,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突出;四是品牌及其他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下步工作计划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发展理念有待革新、地标特色有待发掘、产业实力有待加强”三个主要问题;“保障文山三七的道地性、争取三七新药入医、开发三七功能性产品”三个关注重点;“实施产品质量保障工程,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等8个方面发力的建议具体指出了当前三七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差毫厘、高瞻远瞩,对今后三七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以上建议,省农业农村部门将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着力,鼓励支持三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列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试点范围,建立健全种子到盘子全产业链条的质量标准体系,总结经验、形成典型、以点带面发力,会同其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逐个破解“卡脖子”的问题,推进云南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实施产品质量保障工程,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方面

目前虽已建立了40个基本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标准基本,但标准建立的层次不高,标准应用和指导范围还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例如《中国药典》的国家标准中,对三七的适用范围仅局限于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未包含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功效,限制了三七在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省级重点产业中药材工作组、专家组的作用,指导文山州立足于《文山州三七种植规程》,研究、制定、申报省级、国家级三七种植技术和质量标准,推广使用《中医药——三七种子种苗》等标准,把文山构建成为文山三七种植技术和标准输出中心。努力开展修订提升《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相关工作,拓宽三七饮片应用空间。同时,规范线上线下市场交易行为,培育名企名品名店,发展市场新业态,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建好数字化交易市场,全面提升市场流通品质和水平,做大三七市场流通。

(二)关于“建立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现代栽培技术体系和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产地加工体系”方面

1.现代栽培体系。一是构建核心产区,保障道地优势。2021年11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中药材等10个重点产业从发展定位、目标、产业布局及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在“十大云药品种及布局”中,为暂时解决连作障碍,把三七的种植区域扩大到了红河、曲靖、玉溪、昆明、普洱等适种区域,但从加工、销售交易等环节上,还是在文山布局加工中心、交易集散中心,为三七产业的“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指引。下步将指导文山充分借鉴相关企业的平台找地经验做法,探索联合自然资源规划、林业、农业等部门,构建一套三七种植备案统计和登记体系,构建以文山为核心的三七道地产区核心区适宜种植地块智能匹配系统。二是发挥良种优势,提升三化水平。以文山州为例,已有24户中药材企业基地入选“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下步将指导文山要充分用好三七中药材良种优势,加强基地三化提升改造,发展三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认证绿色道地药材、有机道地药材提高基地化率,构建全国最大的绿色三七优质原料供应基地。三是推广良法使用,确保技术优势。指导相关地区加大开展三七连作障碍核心技术的研究,降低处理成本,成熟后推广高效轮作。加大各数字平台整合力度,建设文山三七数字馆,探索建设区块链溯源体系,构建从种植端到消费端全程追溯体系,提升产业数字化层级。

2.产地加工体系。争取持续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牌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大力参与,进一步提升产地加工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三)关于“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品牌化发展”方面

1.培育龙头企业方面。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21户,其中涉及三七产业企业59户;省级龙头企业1021户,其中涉及三七产业企业7户。在落实政策金融支持方面,2021年8户企业获得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投资奖补资金1.46亿元,其中文山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获得奖补资金1617.66万元。下步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递补工作;二是开展第十七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和2022年到期监测工作;三是深入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推动农业市场主体有序发展;四是建立改善农业主体营商环境清单,在金融、用地等方面予以保障。

2.推动品牌化发展方面。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规范线上线下市场交易行为,培育名企名品名店,发展市场新业态,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建好数字化交易市场、探索三七收储机制,全面提升市场发展格局和水平,做大三七市场流通。持续配合做好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自2018年开展以来,中药材产业共评选出40家次企业的27个产品为云南中药材“10大名品”,其中三七产品有7个,比重达26%。建议相关企业积极参与2022年的评选活动,同时用好“10大名品”的品牌背书,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指导相关地区继续认真落实“《‘文山三七’三标联用实施方案》(文山三七)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识(简称“三标”),以及三七产业相关标准,全力推进“三标”联用工作,支持企业及相关三七生产经营者积极使用“三标”,打造“文山三七”品牌,提升三七产品价值和品牌形象。通过政府发力、行业自律、协会配合、农户参与等多方联动,维护好、爱护好“文山三七”金字招牌。大力开展三七规范化种植、加工、流通市场整治。

(四)关于“增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三七文化和经济价值的认知度”方面

2021年11月,文山市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创建特色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2月,文山市凭借独特的三七种源培育优势,被农业农村部拟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中药材)繁育基地。同时,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申报成功,下步要统筹开展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要以三张“国字号”名片获评为契机,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对三七文化和经济价值的认知度。

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与省委、省政府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高度契合。我们将对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从“10大名品评选、一县一业创建、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将你们的意见建议落实到工作谋划、项目规划和重点任务实施之中。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一如既往谏言、献策、献计。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普贵宏 0871-65749570)

(拟稿人:普贵宏 审核人:张小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