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雄姚安:探索乡村垃圾治理新路径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1-06 09:18:17 【字体:
【字体:

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云南省一些山区乡村虽然经济状况、人员素质、地域环境等各不相同,但都遇上了“垃圾处理难”的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话题

各苴、上屯、蛉丰分别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山区、半山区和坝区村委会,姚安县针对不同实际,因村制宜,积极探索,闯出一条乡村垃圾治理的新路径。这一过程中,姚安县作出了何种探索,又积累了哪些经验?

垃圾热解

力争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在云南省一些山区村寨,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垃圾收处车辆无法驶入,就只能在村内建垃圾池就地焚烧,抑或简易填埋。这样的做法不仅不环保,更谈不上助力乡村振兴。垃圾治理是各环节共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各地经济状况、人员素质、地域环境等各不相同,任何一种模式的生搬硬套都不可取,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践,才能找到“乡村垃圾治理难”的破解密码。

位于姚安县弥兴镇上屯村的垃圾热解站于2020年投入使用,弥兴镇同时制定出台“门前三包、村规民约、保洁员收集清运”等制度,有效解决了全镇“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垃圾热解就好比灯泡的钨丝,处理过程中无火源,不产生烟气,最终实现达标排放。”据姚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垃圾热解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湿,水解过滤掉部分烟气,产生的污水被集中到废水池,然后又返回至垃圾热解环节,实现水不外排,循环利用。

在垃圾热解站的灰渣堆放点,记者几乎看不到灰渣的存在,垃圾热解站运行1年多所产生的灰渣已然与周边林地融为一体。姚安县碧水蓝天垃圾清运处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吨垃圾会产生约30公斤灰渣,但这些灰渣不具危害性,可做成有机肥还田;如量大还可制成红砖,用于工程建设。

目前,上屯村垃圾热解站日均处理垃圾5吨多,承载了全镇绝大多数村委会的垃圾处理量。面向未来,弥兴镇计划将另一个已建成的垃圾处理站升级为热解处理站,进而实现全镇垃圾热解处理全覆盖。

低温碳化

构建内循环处理新格局

姚安县栋川镇蛉丰村委会比邻县城,是省级卫生村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蛉丰村开始探索更为精细化的垃圾处理模式,即在姚安县住建部门的支持下,兴建了一座低温碳化垃圾处理厂。

“经过细菌和电力的综合处理,低温碳化过程中不产生烟气,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垃圾处理工艺。”姚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户对垃圾进行第一道可回收分类,之后进入低温碳化垃圾处理厂进行第二道分类,垃圾被细分为有机与无机,树枝、菜叶等有机物经过设备处理,被加工成肥料还田;玻璃等无机物被分解成粉末,用于铺路等工程建设。

据了解,通过“智慧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的运作,低温碳化垃圾处理厂的后续维护资金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但要让低温碳化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对源头垃圾分类加以有效引导,如果农户对垃圾分不好类,将直接影响到低温碳化的处理效率。然而,既要收取卫生费,又要让农户积极践行垃圾分类,难免出现“不会分、也不愿意分”的情况。

据蛉丰村党总支书记关兴富介绍,目前蛉丰村有814户、2900人,其中党员112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村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利用户长会、乡村小喇叭等形式,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在村组之间开展垃圾分类评比,对于分类较好的村组和农户,采取降低或减免卫生费、年底奖励生活用品、上“红榜”等方式表扬激励;反之,则采取增加卫生费收取额度、上“黑榜”等措施进行警示鞭策。

目前,蛉丰村家家户户都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村内配备了垃圾车,在主干道设置了20个可移动挂斗垃圾箱,垃圾分类设施逐渐完善。下一步,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持续深化,蛉丰村将构建起“农户分类、村组收集、村内处理”的垃圾内循环处理新格局。

分类积分

激活群众垃圾分类意识

与栋川镇蛉丰村相比,太平镇各苴村的垃圾分类已然先走一步。在“垃圾分类小积分”的激励下,群众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乱扔垃圾现象开始减少,村内环境卫生逐步向好。

各苴村是一个民族村寨,彝族群众的数量占到了95%以上,所辖的6个自然村全部位于山区。以前村里垃圾随意倾倒现象突出,一度成为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的难点。为方便群众倾倒垃圾,村委会在每个自然村的中心区域设置了公共垃圾池,但山路崎岖、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倾倒垃圾非常不方便。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挂包单位为农户配置了小型垃圾焚烧炉,初衷是方便群众,缓解垃圾治理的当务之急。但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开启,垃圾焚烧的缺点更加凸显,不利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提升。为此,各苴村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始从源头探索垃圾治理的新路径。

帽子50积分、洗衣粉100积分、牙膏60积分、香油200积分、儿童羽绒服20积分……走进各苴村的爱心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各类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各类商品都标明了所需兑换积分。

“垃圾分类小积分”旨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村民将可回收垃圾携带至村委会,获得相应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成各类生活用品,可回收垃圾的收益则用于补贴爱心超市的正常运转。村民周福秀积攒了半年垃圾,用3500积分换了一套小车模型玩具。今年她打算再多攒些积分,兑换一件更大的商品。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各苴村通过党员志愿服务队,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宣讲,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家庭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周围邻居进行垃圾分类。据各苴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周自才介绍,目前每个自然村都配备了两名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下一步,将逐步取缔垃圾焚烧炉的使用,引导村民将不可回收垃圾定时投入垃圾桶,由保洁员转运到公共垃圾池,集中装车外运,最终实现垃圾收处的良性循环。(记者:秦明豫)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