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秀花卉和高原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本报通讯员 曾永洪 摄
玉溪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58:1居全省第二位,全市食品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有13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6户。
酸角的果壳和果瓤原是加工酸角糕剩余的材料,猫哆哩集团通过科技赋能,研发出酸角植物多糖在烟草中的应用技术,新增产值突破5亿元;四季飘香的热带水果,原本已蜚声四海,玉溪人仍不断突破,通过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园,形成集研发、生产、贸易、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中园”,可带来30亿元产值。
一“链”赢先机,一“链”创价值。玉溪市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把握时代机遇、紧跟发展节奏,用全产业链思维补链强链、培育产业,致力高质量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纵向方面,倒推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助力品牌化营销渠道的打造;横向方面,依托龙头企业,融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嫁接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促进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目前,全市已逐步构建起全链共舞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持续释放出农业的多重价值,孕育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希望。
产业链建设
走进云南实建褚橙果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瓶瓶“褚橙”NFC非浓缩还原橙汁正从流水线上下来,装箱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以自有种植基地及云果、云菜为原料,公司引进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进行深加工。生产的“褚橙”NFC非浓缩还原橙汁、“褚橙”系列100%果汁和果蔬汁,填补了云南同类产品空白,位居全国销售量第二。“因为自有供应链,有效解决了种植次果率问题的同时,降低了5%至10%的成本。同时,全流程把控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环节,销售转化率较高。”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介绍。
玉溪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培育了许多像实建褚橙果汁这样的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和产品,其背后是高标准原料基地、前方是品牌化营销路子。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58:1,居全省第二位。较高的农产品加工水平对原料端和市场端的支撑力、带动力、牵引力日益增强。
日前,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的“三零”蔬菜豌豆尖一采摘下来,就由合作社送进冷库,直供海底捞火锅连锁店。“这些零化肥、零农药、零激素的‘三零’蔬菜,是我们根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做’的,实现了品质有保证、货源能稳定、农户有增收的目标。”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说,目前公司只建了100亩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豌豆尖,下一步将把“三零”蔬菜的种植面积推广到1万亩,通过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组织化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形成种植、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农业全产业链要“舞”起来,原料是基础。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做法是市场端、生产端带动原料端高标准种植的一个典型例子。玉溪是传统农业大市,种植业亩均产值近1.2万元,为全省最高,有优势、有条件用产业链思维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全市正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牵引和带动,助力种植端在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助力营销端在拓市场、促合作、铸品牌上不断找到新路径,以“增存量、引增量、拓市场、促合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紧扣传统优势产业、名特优产业、综合食品产业,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逐步形成全市上下衔接一体、互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倍增体系。
品牌化发展
在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标准化种苗繁育大棚,近70个月季品种暗香浮动、争奇斗艳。工作人员杨海清介绍,为保证花卉品质稳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风速都是根据设定数值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在分拣车间,自动化分拣设备通过高速成像识别技术,以每秒3枝的速度对鲜切花进行高效、精准地分拣。
公司总经理段金辉介绍,一直以来,公司潜心钻研,全面攻克月季鲜切花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探索研究高效无土栽培技术、积极研发选育新品种,引领鲜切花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赋能,通过包装二维码和肥水数控技术,解决产品地块溯源问题,提高了品牌核心竞争力。公司自有品牌“云秀牌”月季鲜切花连续三年入选云南十大名花。
在玉溪,较高的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了原料端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也成就了营销端品牌化优势,打造了一系列“玉系”绿色食品牌。2021年,玉溪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80个,云南省“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云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云南猫哆哩集团连续三年入选“20佳创新企业”,“猫哆哩”“宏斌”“云冠”“德春”“玉林泉”等品牌逐步成为云南食品工业“名片”。
目前,全市食品制造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有13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2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全市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6户,其中绿色食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3户,过亿元的企业40户,占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9.6%。
玉溪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得益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加持。目前,全市绿色食品制造业共有创新型试点企业39户、创新型企业21户、高新技术企业19户。云南宏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云南源天生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通海斯贝佳食品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市级认定,云南阳光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德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市级认定。云南卓一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快大多畜禽牧科技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专班式运作
日前印发实施的《玉溪市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今年玉溪市新增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30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14.5%。到2025年,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将稳定在10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年均增长13.7%,工业增加值45亿元、年均增长14.2%。
围绕目标,全产业链专班坚持全资源整合、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协同。日前,记者走进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办公区域,工作人员正制作表格、对接企业、接待客商,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近日,专班深入分析发展基础、市场前景、存在短板,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重点任务,以促进上中下游整体配套、大中小企业密切协作、产供销一体联动为目标,把高效服务企业贯穿于工作全过程。“重点项目推进会以来,我们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千方百计做好项目用地、资金、规划、审批等要素保障。”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专班认真梳理了15个重点推进项目问题清单,涉及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7类30条问题,将按照“一企一策”方案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困难,推动项目进程及早竣工达产。同时,全面摸排各县(市、区)食品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和项目推进中的信贷资金需求,做好银企对接。
为延链补链强链,全市将通过扶持培育小微企业,新增农民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30个;围绕做大做强产业,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今年将力争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0个,协议投资150亿元。
当前,玉溪正全力优化加工业布局,以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基础,引导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推进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融合格局;全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积极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改善储藏、保鲜、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推动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并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快速发展。(记者: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