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村庄、遍布村间的垃圾桶、红瓦灰墙的农家小院……近日,沿着平坦的通村硬化路,走进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一组,整个村寨呈现一派悠闲舒适的景象。
新厂镇永广村一组全景。(2022年6月8日摄)
近年来,西盟县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村寨寨换了新貌。
为改善环境“定机制”为垃圾清运“找出路”
在西盟县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的入组道路沿线,随处可见村民们打扫路面、清理沟渠的身影。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月都会在村里上演两次。
永广村一组由村庄面上清洁向村庄周边拓展,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我们每个月1号、5号都会集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对主干道沿线进行清扫和对道路旁绿化带内的杂草枯枝进行修剪和割除。每家的卫生责任区要每天都打扫,这样做不仅寨子比以前更整洁了,出入寨子的路比以前干净多了。”村民岩来门说。
永广村垃圾投放点。(2022年6月8日摄)
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以后,永广村一组的组长岩金再也不用为寨子里的垃圾池无人清运而苦恼。“建立垃圾收费制度以后,每家每年交50块钱,我们再专门安排两个人来清运垃圾,每个星期清运一到两次。”岩金介绍,通过合理的收费,进一步培养了村民的垃圾处理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村民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的习惯也随之改变。
“微菜园”给乡村“再美颜”
盛夏时节,走进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一个个别致的小菜园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一块块小菜地被整齐规划,菜地里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郁郁葱葱。菜园里,村民们有的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有的忙着撒下新的蔬菜种子,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班母村十四组村民在浇菜水。(2022年4月26日摄)
2022年,班母村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低成本、高收入”思路,积极探索将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党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田、空土发展种植养殖,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让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乡村“提面子”“增颜值”。
旱厕改水厕 污水变清水
在力所乡图地村四组,工人正忙着挖掘地面,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新改造的厕所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干净又卫生,夏天没蚊子也没臭味,我们很满意。”村民娜刀说。今年该组的72户村民全部实施旱厕改造,新改造的厕所采用水冲式,粪水处理也采取三级沉降发酵,密闭处理,不但臭味问题解决了,经过处理的粪水还能还田滋养蔬菜稻谷。
力所乡图地村四组全景。(2022年5月17日摄)
近年来,西盟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10190座。
西盟县通过完善排污系统,为群众生活做好“里子”工程。全县7个乡镇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和采取人工湿地工艺进行处理,无乱排乱放现象。全县71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率达25.27%。
西盟县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艾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