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山市龙陵县平达黄连河村:中药飘香 孕育无限希望
来源:保山日报       2022-07-14 15:43:05 【字体:
【字体:

胡连荣晾晒松茯苓 王佳凤摄.JPG

胡连荣晾晒松茯苓 王佳凤 摄

黄连河村位于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西北部,平均海拔2002米,年平均气温10.5℃,属典型冷凉高寒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药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黄连河境内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有50种之多。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农户开始大量采挖野生中药材,以此维持和改善生计,致使数量下降,有些物种已临灭绝。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市场杠杆调节下,黄连河村中药材开始有一定规模种植。如今,松茯苓、重楼、山葵等中药材已成为该村增收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黄连河村乡村振兴特色路。

松茯苓,自古就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有“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等功效,因此一直被人们视作延寿珍品。傈僳族胡连荣是黄连河村松茯苓种植户,全家五口人。他的妻子曹石英在家料理家务,按节令栽种传统农作,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胡连荣曾经栽种松茯苓五年多,去年在朋友的带动下外出打工。

黄连河村重楼长势喜人 王佳凤摄.JPG

黄连河村重楼长势喜人 王佳凤 摄

打工不易,钱也没赚到。几经思考,胡连荣发现还是栽种松茯苓的收益好:不仅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而且见效非常快,有专门的收购商以10元1公斤上门收购,于是今年他又干回老本行,种下4亩多松茯苓,目前长势正好。

黄连河村还于2012年开始试种重楼,2016年大量发展种植重楼。目前,岔河小组有十多户种植重楼,从开始的两三亩发展到三十余亩,按往年均价预计产值200多万元。罗家礼就是其中一员,通过多年的摸索,从当初的2亩多扩种到现在7亩多,品种也增加到六七种。他不仅种植重楼,还种了10多亩的铁皮石斛,每年收入达到三十万元。

山葵育苗 王佳凤摄.JPG

山葵育苗 王佳凤 摄

除了栽种松茯苓和重楼,当地还盛产山葵。余文亮是一把伞小组山葵种植户,小小山葵成了他家的致富宝贝。说到山葵,傈僳族余文亮如数家珍,这种小小的植物是芥末的主要原料。它从根到茎到叶都可以卖钱,山葵的种植和管理并不复杂,一年可以收割数次。余文亮栽种山葵十多年了,一直都靠种植山葵为主要经济收入,刚开始,他栽种了5亩山葵,收益还不错,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到8亩山葵,预计收入8万多元。

如今走进黄连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中药材,村村寨寨飘着药香。全村种植户已达50余户,种植面积为300多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滇重楼、红豆杉、白芨、桔梗、天麻、石斛等10余种。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为滇重楼。当地还在段家坝建成45亩的中药材育苗基地,主要以滇重楼苗为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中药材种苗按市场价50%提供给农户种植。

黄连河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农增收百姓富,也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绘就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景,为乡村振兴铺上了美好图景。(王佳凤 李娅妮)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