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积极发展稻田养鱼,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在洱源县三江源水产品种植合作社,代云霄在稻田养鱼基地里一边清除杂草一边察看水稻和稻田鱼的生长情况。代云霄告诉记者,鱼苗在6月初就已经投放到稻田里面,现如今水稻和鱼的长势都非常好,鱼大概在中秋节前后就能够上市了,由于在稻田里养的鱼品质较好,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自己家有约1.5亩的稻田里投放了鱼苗,估计今年仅这一项就能比单纯种植水稻增收约3000多元,有效增加了家里的收入。“在稻田里养鱼,比以前只种稻谷的效益增加多了。以后我打算增加点稻田养鱼的面积,多增加点收入”代云霄这样说。
在洱源县景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洱源县景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坤正在对基地里的水稻和稻田里养的鱼进行日常管理。李金坤告诉记者,自己从2020年开始流转了100亩土地发展稻田养鱼,利用鱼稻共生的种养殖模式,一方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稻谷和鱼的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去年基地里所产的水稻还通过了国家的有机认证,产出的鱼也在市场上很受大家的欢迎,去年比起以前只种植水稻每亩约增收2000多元。“我们采用鱼稻共生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优质的有机大米和生态鱼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大米的销售主要通过预订,生态鱼通过预订或者是到现场休闲垂钓的方式销售。”李金坤这样说。
近年来,右所镇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不断积极探索和尝试“水稻+”农业转型发展种养殖模式,使农业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机结合,不断持续稳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在右所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宣传引导下,洱源县三江源水产品种植合作社、洱源县景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洱源县右所镇右所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右所镇共计实施稻田养鱼面积250亩,目前水稻和鱼苗长势良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到鱼稻共生的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中,增加群众收入。”右所镇副镇长陈远洲这样说。(通讯员:周丝莹 赵春荣 卢夺坤 马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