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火龙果成熟上市的季节。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小龙潭镇毛家寨村委会,150多亩生态种植的优质火龙果迎来最佳采摘期,圆圆滚滚、鲜红多汁的火龙果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走进毛家寨村委会新寨村火龙果种植基地,只见果树排列整齐,碧绿苍翠的枝叶间,一颗颗色泽艳丽的火龙果犹如灯笼挂在枝头,煞是壮观。林间,果农们三五成群背着背篓、拿着剪刀,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李春文是当地最早试种火龙果的村民,经过3年发展,他家5亩火龙果今年已全部挂果,“种火龙果比种玉米方便,平时只用施施肥、除除草,一年可以收6季,我家的火龙果今年已经迎来第二批上市。”
据了解,新寨村目前种植的火龙果是从广西引进的红皮红肉火龙果,果肉呈紫红色,皮薄汁多口感好。2020年,为实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毛家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组织辖区村组干部多次外出考察,结合当地实际,在新寨、上城两个村民小组引进火龙果进行试种。
“我们村光照条件好、土质好,浇灌火龙果的水是从溶洞里流出来的山泉水,再加上施农家肥,种出来的火龙果个头大、颜色好、甜度高、水分足。”新寨村小组长张乔林说。
为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火龙果品质,小龙潭镇不仅给予农户种植补贴,还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传经送宝”,提供技术保障。农技专家还积极帮助村民找销路,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让大家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火龙果具有‘短、平、快’特点,经济效益高。”张乔林介绍,随着种植管理技术的成熟,种植成本也不断降低,果子亩产逐年增加。2021年,当地火龙果首次挂果,全年共挂果4轮,平均亩产量300公斤、亩产值750元,“今年从6月至11月将挂果6轮,预计平均亩产量可达700公斤、亩产值达到2100元,将极大帮助群众实现增收。”(记者:饶勇 通讯员:胡语珊 国福祥 王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