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将保护和治理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红河县以示范工程为引领,大力推动干热河谷保护修复,实施了360亩实验示范基地,依山就势进行坡地改梯地,实施节水灌溉系统工程建设,累计新修建引水管道28千米,在红河江边建起水泵房,将红河水上提500多米,建成水池47个60余万立方米及高效节能灌溉滴管网452.49千米,使干旱的红河谷开始温润起来。
红河县让干热河谷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资料图)
红河县通过三个不同坡面地质条件的示范区的种植实验,形成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的综合示范和红河谷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推进红河谷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发展。在基地范围内种植柚木、云南石梓等名特木材经济涵养林19.6万多株共1.5万多亩,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检测网络。
制定并实施了“田园计划”,完成芒果、冰糖橙、沃柑、柚木等热区水果种植3.8万亩,累计种植各类林果123万余株,生态循环农业面积可达6万亩以上,原来的荒山也逐渐被绿色覆盖,成为红河经济开发带的休闲农业旅游和农业科普教育示范的核心区域。开发培育了8个有机产品和两个绿色食品水果品牌。
当地农业企业依托水果基地,聚焦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打造集“教育、讲学、实训”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训基地。每年以劳代训4000余人次,培养“明白人、带头人、党员致富能手”100余人。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签约流转土地4.1万亩,村级以集体荒山荒地入股形式入股基地,通过租金获益,涉及2个村集体4个村民小组970户,其中294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支付土地流转费2000余万元,1200余人受益。(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