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红河州金平县:一分梯田 四份收入
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2-10-11 09:12:34 【字体:
【字体: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阿得博乡是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全乡共有1.8万亩梯田。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近日,披上金装的昆一迷田坝哈尼梯田稻渔鸭共生示范基地迎来了基地建设以来的首次采收。

在采收现场,手持镰刀、弯腰探身的妇女们割下基地的第一捧沉甸甸的稻谷,汉子们则撸起袖子、挽起裤管,跟在妇女身后一字排开,在割完稻谷露出稻根的田里,摸起了鱼、拿起了螺、抓起了鳝鱼,男女分工协作,不一会儿,一袋袋稻谷、一桶桶鱼螺鳝便整装待“称”。

“今年我们在昆一迷田坝用1000亩种植了优质的梯田红米,建设了稻渔鸭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本次测产包括田里边的水稻,以及养殖的本地鳝鱼、泥鳅、螺蛳、稻花鱼等系列产品。”阿得博乡党委书记曹德瑞介绍。

通过现场采收上称,基地水稻、散养和网箱养殖的鳝鱼等实现稳产,0.2亩的测产面积产出梯田红米125公斤,稻花鱼6公斤,田螺6公斤,散养鳝鱼23.7公斤,1.8㎡网箱鳝鱼4公斤。听到扣除成本,经换算后亩产净收益有望达到28000元,这令基地负责人曹相才喜上门梢。

“这个基地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建设的,每亩包括泥鳅、黄鳝还有稻谷,都有规划性地放养,今年产业是第一年,下一步我们还将计划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继续发展下去。”曹相才说。

为破解农民增收瓶颈,解决哈尼梯田产值低难题,阿得博乡大抓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利用“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条件,依托现有产业,因地制宜向梯田要效益,积极探索发展梯田红米、鳝鱼、稻鱼、田螺、泥鳅等高密度“稻+N”模式,蹚出一条稳粮食、增效益的“一亩顶多亩、一田多收入”发展路径,推动哈尼梯田变成“淘金田”,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大篇章。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往外跑,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很多梯田都被破坏、丢荒,所以现在我们用仿生态来养殖的模式,提高老百姓、农户的收入,同时无形当中把梯田文化传承下去,把梯田保护起来。仿生态养殖泥鳅、黄鳝、田螺、稻花鱼,亩产值可以达到两万左右。”曹相才说。

下一步,当地还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稻渔鸭综合种养的模式,积极引导老百姓在哈尼梯田里轮种中草药,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的种田收入。(记者:黄翘楚 通讯员:李沅锜 高飞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