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上海市相关部门针对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展的短板和需求,发挥优势特长,整合多方资源,以“组团式”帮扶形式,从医疗、教育、科技方面采取精准措施,“输血”和“造血”并举,推动澜沧县高质量发展。
医疗帮扶:为医院发展添动力
医疗帮扶团队为澜沧县医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针对我们医院的短板,帮扶团队在‘精准’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菲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组团式”帮扶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以来,在医院顶层设计和精细管理、筹建整形外科填补空白、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突破和成绩。
在完善精细化管理建设中,立足医院发展规划、人员结构及科室现状,以精细化管理为路径,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药事管理、绩效考核、编外人员同工同酬管理规定等十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整合功能、优化制度,医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疾病外转率同比下降37.5%。
在筹建整形外科中,致力填补儿童先天畸形、唇腭裂、小耳畸形、多指畸形、颅颌面畸形等多领域医疗空白。挂牌成立澜沧儿童先天畸形整形修复中心,累计收治先天及后天畸形进行整形修复的患者门诊看诊455人次、入院59人次、出院59人次、开展手术71例、会诊疑难病例2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项,手术示教71次。
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中,加强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急诊科4个科室建设。援建普外科专家带教推进消化道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等新业务6项、新技术26项,推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微创治疗成为常规手术,使手术率和危重病人外转率一升一降。
在人才培养方面,搭建融媒体继续教育中心,通过视频教学、远程读片、远程查房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6次1043人次。启动以每项专业技术领域突破给予1万元培育经费奖励的青年医师“启航计划”,激励青年医师奋进作为;通过老带新、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实行“一对一”跟踪培养;通过遴选,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皮肤科、急诊科5名骨干成功入选。
同时,以组团帮扶为契机,选派4名青年骨干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习深造,选派1名业务骨干到云南省肿瘤医院进修1年,聚力做实人才培养。建设医共体,组建省级专家工作站8个,开展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技能考试心肺复苏技术、无菌技术等25项110个课程,开办无证学员培训班4期1216人次,完成教学课程135课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比提高21%。
科研创新方面,为早发现早诊疗骨肌系统疾病,推进搭建骨肌系统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实现骨肌系统新突破。
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开展教育帮扶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组团式’教育帮扶中,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帮带、资源投入等方面,帮扶团队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澜沧县第一中学校长吕宁说。
吕宁介绍,帮扶团队结合学校实际,采用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家访调研、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展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修订完善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了《澜沧一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2022—2025)工作方案》等多项帮扶措施。
为打造“一县一名校”,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课等,引导党员争做业务能手、教学模范、育人先锋。同时,坚持内培外引,整合全县27名优质师资,配齐短板学科教师,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以梯度培养和滚动发展的模式,择优7名办学理念新、目标定位准、创新精神足、教学能力强的人才储备名校长队伍。
在“培质造血”方面,帮扶团队联合学校党总支,以“1+N”“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以“红色思政、学习共同体、青年人才党支部”为抓手,加快青年教师队伍提级晋档建设,让42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唱主角、挑大梁、扛重任”;组建24名“红色思政青年师生宣讲联团”1支,以红色思政课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同时,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举办新青年“智慧沙龙”7场次280人次,以课堂实践和课题研究促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做实28名青年人才党支部储备工程,构建优秀青年“聚宝盆”、筑牢后备干部“蓄水池”、当好学校发展“助推器”,让青年人才党员主动担当作为。
在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帮扶团队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经过对我校的组团帮扶,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汪志颖表示。
汪志颖介绍,帮扶团队聚焦提升办学质量,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相继出台配套措施,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健全学校18个专业,打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力求发挥集群优势。
同时,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适应为目标,积极开展2个重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借助中国工程院帮扶资源优势,开展“院士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成立首届全国劳模报告团,推动院士精神、劳模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成立优秀校友讲师团,开办“学长课堂”,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见贤思齐;部署推出“1+1”导师制等多项创造性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产教融合”和拓展校企合作方面,依托帮扶团队力量,在原有2家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先后与近20家落地县域的支柱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确定5个订单式培养“冠名班”。
同时,学校特聘全国职教专家、优质高校领导、企业高层管理和技能大师等专业人士组建学校首届专家指导委员会,争取到文旅部颁发的“韦敏导游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云南省仅4家)挂牌学校。
科技帮扶:“六大产业”取得新进展
澜沧科技帮扶团促进“六大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了解,澜沧科技帮扶团组建以来,结合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科技服务,聚焦澜沧县茶叶、生猪、蔬菜、蔗糖、肉牛、中药材“六大产业”发展需求,组建六个工作组对应帮扶一项产业,细化具体帮扶措施,精准帮扶“六大产业”取得新进展。
茶叶产业组聚焦有机茶园转换难题,服务乡镇9个、行政村23个、新型经营主体7家、引进新品种5个、野生茶资源8个,建立茶树新品种示范基地100亩,辐射带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种植200亩;同时,配合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起草普洱市地方标准《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牵头起草团体标准《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规程》。
生猪产业组发放生猪饲料110吨,派出技术人员驻点开展种猪测定、评估、选留、选配工作,为澜沧黑猪选育做好基础研究,对合作社和养猪大户进行调研指导,培训养殖大户120人次。
特色蔬菜产业组与澜沧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辣椒引种,对引进的10余个辣椒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博辣翠玉、博辣天玉3号和博辣天玉4号等3个优良品种;同时,选择10个大果型朝天椒类型品种试种,筛选出适宜澜沧县种植的优异品种3个,并提供管理技术模式,培训种植户150余人。
通过引进药膜肥一体化科学种植技术、甘蔗轻简栽培、无人机飞防、病虫害田间现场诊断识别,开展13次培训(指导)会,促进全县新增甘蔗种植面积1万余亩。
肉牛产业组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日常指导,提升当地肉牛养殖技术;采取“理论培训+田间作业+现场教学”的培训方式,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培训养殖大户90余人次。同时,开展青贮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线上远程培训。
中药材产业组起草发布国家标准《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加强与澜沧当地中药材种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林下三七核心示范基地建设100亩、推广种植1万余亩,带动1078农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县已有10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六大产业”发展,并引导5万余户农户树立“科技兴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