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以产业基地化、基地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培强壮大“花、牛、菜、果”四大主导产业,依托涉农整合、乡村振兴衔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资金,抓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经验,持续发展特色产业,有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城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政府“带”,选准优势谋产业,整合资金建基地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119平方公里姚安坝子和昆楚大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资源谋划“一坝一路”生产力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了《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姚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等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花卉无土化、蔬菜有机化、水果特色化、肉牛规模化”目标,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集中打造姚安坝子10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园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发展15万亩蔬菜、3万亩水果、2万亩花卉、20万头肉牛“菜果花牛”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主导产业基地化率达到60%,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亿元,加工产值达165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334”项目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即:由政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30%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种植大棚、包装车间、加工厂房等固定设施;引进经营主体投入30%自有资金,建设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同时,建立政企联动担保机制,争取金融部门投入40%信贷资金,为企业提供经营环节流动资金。这种投入机制,让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主动投入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融资难,投入不足的问题。2018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4.67亿元,引入经营主体投入4.29亿元、金融贷款投入6.24亿元,在全县集中建成“无土化”花卉种植基地21个6780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247个面积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49个面积2.4万亩,肉牛养殖基地24个存栏规模达到4750头。在光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成水果分选收储中心1个40亩、蔬菜物流交易中心4个148亩,配套果蔬冷藏库23座3.2万立方米,全力推进“菜果花牛”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政策“引”,搭建平台招主体,“拎包入住”抓经营
由县人民政府注册成立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将财政涉农资金集中整合下达给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基地建设,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财政整合资金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向农户集中流转土地完成“三通一平”后,择优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他们量身规划建设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和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让企业以租赁形式轻松地“拎包入住”,把主要精力和自有财力集中在生产经营领域,最大限度地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这样的方式为姚安发展特色产业创造了优越的营商环境,引来了昆明花拍中心、云南云秀花卉、姚安佳祎云菜、姚安佳鑫牧业、姚安云上优品等一大批省内外龙头企业纷纷入住姚安发展特色产业。到2021年末全县共引进和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57个、家庭农场395个、专业大户2421户。
机制“联”,加强管理抓运营,利益“双绑”促增收
政府通过明晰财政投资形成的资产权属后,以国有资本注入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不少于按照10—15年的使用年限引进经营主体租赁经营,每年按财政投资的8%至10%向经营主体收取租金,租金收入在支付土地流转费、管理费、税金及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后,实现的可分配收益按照资金整合原渠道分配给乡镇。乡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双绑”联结机制,将资产收益的40%注入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60%扶持脱贫户和低收入户发展“一户一业”增收产业。目前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已拥有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基地24个,基地面积达到4320亩,拥有经营性固定资产1.64亿元,引入13户经营主体入住租赁经营,2021年,经营主体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3200人到基地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7680万元,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现资产租赁收入1024.51万元,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租金295.3万元,将可分配收益达522.4万元,分配7个乡镇54个村集体270万元,每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分配4182户脱贫户252.4万元,户均实现资产收益898.5元,成功走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资产收益”发展“飞地经济”促增收新路子。
空间“扩”,产业发展显成效,路子越走越宽阔
通过创新机制,持之以恒建基地、搭平台、引主体、扩空间,促融合,着力构建“基地+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菜果花牛”四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肉牛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围绕建设全省肉牛生产基地目标,制定出台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2021年末,全县创建县级肉牛专业村7个,发展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小微企业28户、专业合作社17个,年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814户、百头以上11户、千头以上1户;全县存栏肉牛17万头、出栏5.5万头,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肉牛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二是“花卉无土化”产业效应显现。以打造全省优质花卉集货中心和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目标,全县共发展花卉面积14689.5亩,其中水肥一体化土壤栽培8835亩,水肥循环利用基质栽培面积3695亩,培育经营主体109个,其中龙头企业18户、合作社12户、家庭农场14户、专业种植户65户,从业人员6200多人,鲜切花达到5亿枝,实现综合产值10.64亿元,姚安县的花卉产业呈现出了起点高、速度快、品质优、潜力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无土化”基质栽培面积、设施投入标准、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在全省已处于领先位置。
三是“蔬菜有机化”稳步快速发展。以打造弥兴镇有机蔬菜示范小镇为引领,引进姚安佳祎云菜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37亿元建成蔬菜冷链物流中心108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7.3万亩(含复种),外销产量28万吨,其中,烟田套种豌豆达到6.2万亩,实现产量3.1万吨,实现产值2.17亿元;种植花椰菜4万亩,实现产量5.2万吨,产值1.56亿元。
四是“水果特色化”发展成效初显。以创建滇西特色水果集散中心为目标,引进云南云上优品商贸有限公司在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投资2100万元,建成年收储能力达2万吨的水果分选收储中心1个,姚安软籽石榴品牌初具影响,水果产业由单靠种植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县特色水果面积已达到4.3万亩,2021年全年实现产量4.5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其中,软籽石榴面积达到2.3万亩,实现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1.75亿元。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加工产值76.85万元,增长27.3%,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1.75:1,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1元,同比增长13.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
姚安县通过建基地培强壮大产业促农增收的做法启示我们,有功能设施配套的基地是吸引农业企业入住的最优营商环境。只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将有限的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入企业不愿投的基础性设施,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在建基地搭平台过程中,选强经营主体是关键,要抓好招商选商,引进有实力、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主体,让经营主体全程参与建设方案评审和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基地设施能满足经营者需求,用合同约定经营期限、资产收益、设施维护和违约责任,有效防控风险。同时,要紧紧围绕群众增收目标,绑定利益联结机制,在投资公司、经营主体、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之间建立完善资产收益、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业等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