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情况通报第4期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04-24 17:37:00 【字体:
【字体:

谱写“作风”之曲

奏响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新乐章

为强化云南省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省农业农村厅坚持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抓好“建、繁、放、评、管、禁”等六大措施,推动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责任有效落实。

“建”——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境保护。2008年以来,全省建立了15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9804.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329.4公顷,实验区面积22475.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有大理裂腹鱼、滇池金线鲃、巨魾等50余种云南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繁”——开展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提升人工保护水平。近年来,云南渔业科研、水产技术推广、企业及大型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等多方力量,相继开展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人工及驯养繁育研究工作,筛选开发价值较大品种,系统进行基础生物学、规模化繁育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和养殖试验推广工作,推动了全省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开发。截至2019年,全省攻克86种土著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

“放”——科学有序开展增殖放流,恢复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投放淡水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水生动物3.2亿尾,其中,投放珍稀水生野生动物1625万尾,主要品种有鱇浪白鱼、云南光唇鱼、短须裂腹鱼等30余种。为保护和恢复云南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

“评”——严格开展涉渔工程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减小工程不利影响。“十三五”以来,严格审查上报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工程项目22个,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实施了过坝集运鱼系统建设、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种育种中心建设、水生生态及资源监测、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人工放流、科普法治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保护了水生生物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管”——加强渔政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累计审批发放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许可证172本,特许猎捕证16份、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行政许可决定53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销售、违规经营受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2018年至2023年,持续组织中国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共清理整治涉渔“三无”船舶1891艘、违规网具数量近57万张,查办违规违法案件5865件,查获涉案人员7150人,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破坏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禁”——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自2020年7月1日长江禁渔以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7艘、违规网具13885张,查办违法违规案件664起。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退捕渔船100%完成拆解销毁,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100%实现转产就业,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100%纳入参保,如期实现“四清四无”任务目标。2021年以来,安排镇雄县农业农村局500万元、威信县农业农村局323万元,开展赤水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设施建设等工作。安排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1000万元,建设长江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暨珍稀濒危鱼类繁育中心,为保护和利用云南省长江珍稀濒危鱼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制定《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渔业资源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设置7个调查站位50个断面开展监测工作,建立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监测体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