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共建沪滇协作人力资源产业园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03-21 14:49:35 【字体:
【字体:

在“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的大背景下,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抓住普洱市“创业之城”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沪滇协作契机,引入上海市黄浦区高端现代服务业资源、一流营商环境理念和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围绕“三大发展目标”打造全市第一个县域人力资源集成式服务平台—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是关注企业发展,探索“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打造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服务中心;二是关注人的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园区建成普洱市“创业之城1+9+N”矩阵中走在前列的县级示范点;三是关注资源对接,整合“西部需求、东部资源”,打造源源不断对接需求和资源的“全天候”协作平台,有效解决县内企业主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注册手续繁琐、扶持政策零散、助企服务不足、人才服务力度不够等问题,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积极主动对接,引入领航性全领域专业指导

通过积极争取,园区与全国实力较强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外企德科达成战略合作,聘请外企德科战略总监作为园区首席顾问,对园区的发展定位、工作重点进行把脉定向。与云南省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基地—昆明互创国际中心开展专业合作,提高园区人力资源全流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上海禾光人力资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切实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水平,提升稳岗能力。

创新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管家式全生命周期服务

积极创新举措,引入企业管家制度,为企业提供贯穿注册期、初创期和发展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一是在注册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便利服务。统筹投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做到企业注册一站式办理,优惠政策一揽子告知,让企业以最快速度,最简手续完成注册入园。

二是在初创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创业服务。主动服务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等重点群体,引进30余位专家顾问,为创业者进行创业就业指导,定制“个性化”创业方案。为初创企业提供阶段性办公和业务洽谈场所,帮助其渡过起步难关。搭建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支撑、市场前景等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定位创业项目。打造产品展示区域,为企业产品提供展示平台,提供代卖代发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共服务澜沧县域产品企业30家,服务单品312种,帮助企业从品牌包装、设计、定位认证等多维度孵化赋能。打造民族文创、红色文化等直播间6个,定期开展网络直播辅导,帮助企业走向市场。推行“校企合作”,利用澜沧职校资源,促进学生就业与实习实训相衔接,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三是在发展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引入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律所、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律顾问、财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针对成熟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投融资、市场拓展、上市辅导等增值服务。

聚焦关键环节,为人才提供导师式全职业生涯服务

一是在就业前,为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公司、各镇村劳务合作社等密切合作,将园区打造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指导的平台,为各类人才就业提供机会。开园以来,组织开展职业规划讲座、退伍军人专场招聘会、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宣讲会等专题活动共计12场,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4场,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政策讲解、岗位推介等服务,其中直播带岗在线观看人数超过8000人次,向劳动者推荐了19家用人单位3210个岗位。

二是在就业中,为人才提供培训空间。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技能提升平台,围绕澜沧县重点产业,打造茶和咖啡两大产业实训场地,提高全县茶和咖啡产业从业者的综合素养,助推人才素质提升。开园以来,累计开展电商沙龙、人力资源服务、咖啡专业技能及茶艺专业技能等培训活动28场,累计参与1262人次。

三是在遇困时,为人才提供保障渠道。利用园区法律资源,为人才提供劳动合同咨询、劳务纠纷法律代理等服务。设立由人社部门、司法部门、企业、驻园区律师、员工代表等组成的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矛盾控制在基层、化解在园区,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全力为上海资源提供无缝式全方位对接服务,做到事情有人协调、困难有人解决、生活有人关心,引导县内所有新增上海企业全部落户产业园,开园三个多月来,已新增2家上海企业入驻,有3家企业正在洽谈。

抓实“五个一”,促进园区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接下来,澜沧县将在进一步做好做实园区提质、企业增效,人才赋能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

一是树起一面党旗。建立园区联合党支部,将入园企业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有效融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强一个链条。结合澜沧县特色产业,积极做好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企业注册入驻速度。建立入驻企业及县域重点企业专属服务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软硬件要素保障。同时,主动推动产业优化,产业集聚,主动对接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到补短板、强链条。

三是打造一个平台。建立全县人才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打造及时快速的人才资源变动监测平台。通过数据比对、联系核实等方式,将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掌握劳动力就业服务需求,建立服务清单,不断提升服务精准性。汇集各种渠道的人才招聘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并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推荐。

四是编织一张网络。计划依托园区建立县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将161个村级劳务合作社和散落在各乡镇的178名劳务经纪人纳入会员式集中统一管理,定标准,定规范,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是建设一支队伍。进一步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引入有实力、有影响的专业服务资源,提升服务企业的专业能力,打造常驻园区的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队伍,积极做好“一企一策”配套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打通发展的痛点、难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