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定点帮扶】实施“教育强基工程” 助力盐津教育振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盐津县典型案例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02-21 11:39:02 【字体:
【字体: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是乡村的支柱,中国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盐津县“教育强基工程”旨在充分发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重要作用,坚持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聚焦盐津县教育事业发展短板弱项,以“十个一”项目为抓手,通过采取多样化体系化教育帮扶举措,为盐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为盐津县经济社会长期高质量发展积蓄基础力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盐津县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地处乌蒙山区腹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92%,辖6镇4乡97村(社区),总人口31.75万(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根据2022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6所,教学班1573个,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学生60607人,教职工4625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电教设备缺口较大,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后等。

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部署,统筹盐津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学校帮扶资源,研究制定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盐津县“教育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振兴盐津县教育事业“十个一”项目,即修缮一所美丽学校、援建一个智慧教室、捐赠一批教学物资、设立一个教育基金、援派一支教授团队、培育一支师资队伍、结对一批贫困学子、建设一个网教平台、打造一门教学金课、招录一批盐津学子,创建校地合作教育帮扶新品牌。“十个一”是“教育强基工程”年度基本目标,学校将根据引进帮扶资金情况和地方实际需求,逐渐动态调整为“10+1+N”。

二、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

盐津县“教育强基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盐津县薄弱学校改造、师资力量提升、精品课程打造、硬件设施改善、师生事业学业发展激励等采取了系列帮扶举措,取得了阶段性帮扶成效。

(一)修缮一所美丽学校。2020-2022年,学校先后安排专项帮扶资金570余万元用于盐津县8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其中,投入18万元用于豆沙镇豆沙小学配套道路建设工程;投入20万元用于滩头乡新迁小学道路硬化工程建设;投入50万元用于落雁乡中心完小校园绿化和篮球场硬化工程;投入60万元用于串丝中学运动场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投入87万余元用于普洱镇椅子小学运动场、图书室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万元用于支持长沟小学运动场和围墙修缮工程,建设图书室一间;投入100万元用于盐津县育苗幼儿园老校舍楼道改造、功能室建设、地面硬化、校园文化墙及宿舍设施等项目建设;分两期投入135万元用于箭坝小学运动场改造,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提升改造,筑梦课堂(书屋)改造,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目前以上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相关学校办学条件。

(二)援建一个智慧教室。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制定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等全面达标”的要求。为提高盐津县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经校地协商,我校第一期投入专项帮扶资金60万元在盐津三中、普洱镇箭坝小学、椅子小学等三所学校各建设智慧教室一间,使用面积总计200㎡。此外,协调向盐津县捐赠摄像机、音响等物资价值246万元,用于支持智慧教室建设。

三间智慧教室均已建成。在此基础上,我校会计学院学生志愿团队和箭坝小学开展结对帮扶,利用智慧教室开展“四点半云课堂”线上支教活动,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向不同班级授课,真正做到智慧教室“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目前第二期盐津县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正在规划中。

(三)捐赠一批教学物资。针对盐津县教育教学物资短缺情况,学校统筹校内外帮扶资源。截至2022年10月,积极协调累计向盐津县捐赠教育帮扶物资价值806万元。其中,最大的捐赠项目是通过学校组织部协调校内各部门、学院向盐津县盐井镇中心学校、中和镇中心学校和牛寨乡中心学校捐赠价值231万余元的电脑及电教设备等教育物资。同时,我校各地校友也在捐赠物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苏州校友会先后两次来到盐津,为普洱镇箭坝小学、中和镇天宁小学等学校捐赠校服、书包、被褥及各类学习用具等价值17万余元并为学生带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云南校友会组织校友向长沟小学捐赠字画并为全校师生做知识讲座。

(四)设立一个教育基金。为进一步激励盐津县广大学生刻苦学习、成长成才,我校制定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励志奖学金实施方案》,每学期对盐津一中、二中、三中的优秀高中生予以奖励。2020年秋季学期——2021年秋季学期,已累计三个学期共向盐津1248名高中学生发放奖学金60.32万元,2022年度奖学金正在评选中,预计12月发放到位。结对帮扶贫困学子,共向7名学生捐赠助学金4.1万元。“津津有味”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利用帮销盐津农产品的收入回馈本地,在普洱镇箭坝小学设立了“三聿励学金”,2022年儿童节时已向45名学生发放1.5万元各类奖励。

同时,为贯彻落实盐津县教育“高质量、谋发展、育新人、铸精品”发展目标,我校利用二级党委(党支部)及爱心校友捐赠资金设立了“云岭红烛教育发展基金”,用于助力盐津县普洱镇中心学校基础教育建设、教师发展,提高普洱镇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注入资金11.68万元,截至2022年10月已使用7.08万元。其中,会计学院党委在结对帮扶盐津县普洱镇中心学校基础上,首期投入4万元,用于奖励盐津县优秀乡村教师,并邀请受表彰教师参加“云岭先锋”优秀教师暑期综合提升培训班项目。此外,2021、2022年会计学院党委共分两批向20位优秀获表彰教师发放奖金3万元。

(五)援派一支教授团队。结对帮扶以来,学校选派两批教授代表团,共15位专家教授赴盐津县开展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治建设、乡村振兴、直播带货、财会业务素质提升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学员4469人次。

(六)培育一支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发挥师资优势,根据盐津县需求,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助力盐津县建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2020年至今先后选派9位教学专家开展了英语教学、心理健康疏导等专题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教师3809人次。

(七)结对一批贫困学子。结对帮扶盐津县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与盐津县有关单位、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截至目前共有23个基层党组织与箭坝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共结对19名贫困学生,并逐年捐赠爱心助学金3.16万元。

(八)建设一个网教平台。根据盐津县网络课堂建设需求,学校助力盐津县积极打造网络教学平台,试点组建了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团,面向盐津县箭坝小学全体学生,开设“鸿雁西南飞 扶智薪火随”——“教辅四点半云课堂”,每周一至周五各年级开展1次线上教学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教学57次,累计辅导学生1700余人次。

(九)打造一门教学金课。根据盐津县各中学教学需求,结合学校师资优势,学校将盐津县高中英语课程作为重点帮扶建设课程,帮助盐津县打造英语教学“金课”。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坚持“内扶外引”工作思路,通过建机制、强队伍、专家帮、校外练等方式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外国语学院与盐津县教体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校地对接工作机制,定期商讨推进“金课”建设具体工作;学校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师资优势,助力盐津县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专家开展实地教学指导、专题培训等,先后选派三批英语教学专家赴盐津县调研指导,累计培训盐津县中小学英语教师219人次;学校建立实施“云岭先锋”优秀教师暑期综合提升培训班项目,遴选盐津县英语教师赴汉参加武汉知名高校、高中英语教学观摩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观摩、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模拟训练等方式提升英语教学科研水平。

(十)招录一批盐津学子。为鼓励盐津学子及干部职工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会同盐津县研究制定了《鼓励盐津高中学生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奖励方案》《盐津县干部职工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励办法》。考入我校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对生源学校、所在班级等有奖励措施;对于学生和干部职工本人更是出台专门奖助政策予以资助,确保入学前无忧,入学时无虑,入学后无惑。2020-2022年,学校定点帮扶盐津县,共录取8人,其中本科生6人,干部职工在职研究生2人。学校党委书记栾永玉视频连线对话盐津籍新生,校长杨灿明亲自为他们签发了录取通知书并迎接新生到校。定点帮扶以来,学校加大面向云南省招生支持力度,开展了线上线下招生宣讲会云南招生专场宣讲,学校招生办负责同志亲自赴云南省盐津县进行招生宣讲。针对新录取新生:学生到校前,援派挂职干部通过家庭走访、召开新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他们家庭等基本情况,向他们介绍校情校史和大学生活学习基本情况,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熟悉大学生活;学生入学后,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组建专门学生团队与他们一对一结对子,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的学生,采取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课后辅导等形式予以帮扶,同时积极吸纳他们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使他们从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三、项目特色

(一)项目设计体系化

学校将教育帮扶作为定点帮扶盐津县重要举措,统筹学校办学特色优势和盐津县教育现状,研究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突出“三个结合”,实现体系化帮扶。

一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根据盐津县帮扶需求,学校一方面积极帮助解决盐津县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期问题,采取了物资捐赠、资金帮扶等阶段性帮扶举措,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招生支持、师资培训等解决盐津县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

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校积极创新教育帮扶形式,在开展现场培训、现场教学等帮扶举措的同时,针对盐津县中小学线上教学需求,开展了线上教学、培训等帮扶活动,提高了帮扶成效。

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注重整合帮扶合力,积极统筹校内校外帮扶力量,大力协调校外帮扶力量向盐津县给予资金帮扶、物资捐赠等,实现了帮扶力量最大化。

(二)帮扶举措精准化

我校注重坚持需求导向,将“精准帮扶”工作理念贯穿帮扶工作全过程,以精准求实效,以精准促发展。

一是精准对接。学校精准对接盐津县教育帮扶需求,精准掌握盐津县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需求,明确细化帮扶事项。

二是精准摸底。学校在精准对接盐津县需求基础上,统筹校内、校外帮扶资源,梳理盘点各项帮扶需求,科学制定帮扶计划。

三是精准推进。学校注重统筹学校和盐津县工作部署,科学合理制定教育帮扶“施工图”“时间表”,有序推进招生帮扶、物资捐赠、资金帮扶等各项帮扶举措落实落地。

(三)目标导向长效化

一是聚焦长远目标。学校在开展短期帮扶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盐津县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将助力盐津县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教育帮扶盐津县长远目标。

二是制定长期规划。学校聚焦教育帮扶盐津县长期目标,根据盐津县“十四五”规划战略安排,科学制定了定点帮扶盐津县“教育强基工程”,形成长期帮扶规划。

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学校着眼于充分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性作用,采取体系化帮扶举措,通过援派教授专家团队、招录大学生、改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队伍、打造教学金课等举措,着力构建教育帮扶盐津县长效机制,充分释放教育帮扶管长远的潜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