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定点帮扶】三方共建聚合力,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02-23 11:31:00 【字体:
【字体:

里坎田园休闲度假村是中国旅游集团在乡村振兴阶段,根据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自然要素禀赋、民族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量身打造的“一县一村”重点旅游项目。该项目整合中央项目资金、中旅集团帮扶资金、县内配套建设资金等三方资金,已累计投入超1500余万元,后期还将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参与项目的持续开发。西盟县里坎田园休闲度假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中国旅游集团专业主导,多方汇才汇财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开创典型案例,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高位推动。中国旅游集团和西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双方主要领导定期互访会商常态化机制、定点帮扶项目双月联席会议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定点帮扶项目“早落地,见实效”。自2017年至今,中国旅游集团还择优选派了3名干部到西盟县挂职,担任县政府副县长,形成了重点帮扶项目,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机制。

二是党建引领提效能,共建促发展。党建引领提效能,共建促发展。昆明机场免税店党支部与马散村党支部、里坎党支部结成了共建党支部,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适应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一县一村”重点旅游项目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组织在项目实施中的先锋带头作用。

三是三方合力,促乡村旅游大发展。依托西盟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突出优势,通过一方专业主导多方投入有效解决西盟县底子薄、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里坎项目中,中央项目资金已投入1000万元,中国旅游集团已投入资金743.26万元,县内投入资金超过300万元。三方的投资大大加快了里坎项目的发展,预计2023年初西盟县里坎田园休闲度假项目涵盖的瀑布景区、田园风光区、民族特色村寨、休闲娱乐景区均将建成开放。

四是科学规划,创新景区开发与乡村旅游的里坎模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先行,专业运营,综合开发。编制了《西盟县里坎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西盟里坎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初步形成瀑布景区、田园风光、民族特色体验三大核心主体内容、一大一小两条旅游环线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着力整合中央项目资金、中旅集团帮扶资金、县内配套建设资金等三方资金有序投入,分类开发,避免多方帮扶资金的重复投入、无序建设。

五是全域旅游发展,夯实民族特色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因地制宜赋能“民族特色+”,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产业、景区开发交叉融合、互促互融。将“里坎田园休闲度假项目”有机融入西盟全域旅游这个大概念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融入县城佤族民俗核心旅游圈。注重民族特色、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与交融,强化经营乡愁乡美、民族特色文化概念,建立村史博物馆,厚植文化底蕴。每年举办“泼水届”“开门节”“关门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丰富民族特色节日载体开发。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民族特色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观瀑、秋品果、冬食笋”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六是创新突破,落实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供给。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动力,抓牢抓实旅游开发的要素保障。项目建设资金上协调多方持续投入,建设土地上合规灵活使用,形成村集体与运营主体的长期利益共享机制。项目先期由中国旅游集团派驻的挂职干部牵头,负责项目的建设开发及运营统筹,同时中国旅游集团还计划派驻专业运营团队帮助项目运营主体顺利实现市场化经营。

通过以上典型经验及做法,里坎项目取得的成效显著,产业带动效果突出,项目未促先热。里坎项目乡村风貌改造于2022年3月完成,自完成以来,当地村民开办的特色餐饮客源明显增加,相关收入也大幅增加。据统计,自2022年3月至10月,里坎田园休闲度假项目带动旅游客源3.5万余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4万元。预计景区开放及田园风光改造完毕后,相关旅游收入及客源将进一步增加。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