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定点帮扶】科技兴农教育奠基 助力拉祜山乡乡村振兴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02-24 11:14:37 【字体:
【字体:

中国工程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责任要求,帮扶澜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积极发挥院士专家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持续选派挂职干部,深入做好科技帮扶、教育帮扶和产业帮扶等各项工作,用科技力量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助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

因地制宜、科技赋能,推进澜沧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深入调研指导,精准把脉科学谋划发展。2022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李仲平院士及陈温福、沈政昌、蒋剑春等20余位院士,先后深入澜沧县走访调研,发挥院士群体多学科、跨领域的优势,为澜沧中药材、蔬果种植、矿冶开发、林产工业等多个产业发展给予指导。在全面调研、精准分析澜沧资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前期帮扶工作经验,设立并实施《西南直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和《澜沧县农业提质增效若干问题研究》等项目,开展咨询研究,提出有关产业发展建议,为澜沧乡村振兴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发展。立足澜沧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发展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来培育。在朱有勇院士及团队专家的指导下,利用多年的科研积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成果转化,重点培育林下有机三七、滇黄精等优质品牌,实施了冬季马铃薯种植、杂交稻旱种、肉鸡养殖等项目,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印遇龙院士的支持下,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举措促进澜沧畜牧业发展,一方面有序推进澜沧黑猪选育项目实施,以价值育种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当地品种资源,做强做大生猪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国家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湖羊”产业化项目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本地优质牧草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湖羊养殖。在邹学校院士及团队专家的指导下,澜沧县竹塘乡实施了辣椒新品种示范种植项目,种植出的朝天椒、线椒、螺丝椒等新品种,品质、外观俱佳,深受市场欢迎。在刘仲华院士及团队专家的指导下,澜沧县启动茶产业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公共品牌、一套标准、一款茶、一本书的“五个一”工程,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协助设立有关科技服务机构,助推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022年,在何继善院士的支持下,普洱市设立绿色能源与矿产资源研究院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普洱分院,在澜沧县及周边开展了中深层地热能及有关矿产资源勘查;在邹学校、印遇龙和刘仲华院士的支持下,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落地普洱,设立蔬菜、畜禽、茶业、水产、生物医药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6个创新中心,积极引入科技人才,帮助招商优质企业,推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在朱有勇院士支持下,澜沧县老缅寨村甜龙竹种植基地设立“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整合资源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密切农企合作、带动农户增收,打造甜龙竹产业示范园。在印遇龙院士支持下,富本村黑猪选育场申报省级“陈斌专家工作站”,目前澜沧黑猪选育项目已筛选了10个杂交组合,其中6个组合完成育肥测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扶智扶技、提升素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是持续举办乡村振兴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今年支持澜沧县举办的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培训学员600人,包括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班次。2017年以来共举办4届实训班,培养了2830名学员,遍布20个乡镇,许多已成为农村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为进一步促进当地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印遇龙院士团队选派了技术骨干长驻澜沧,推广养殖前沿技术,指导企业生产。

二是积极推进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建设。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投入8.6亿元推进普洱职教分中心建设。职教分中心由王建国院士团队精心规划设计,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将采取“3+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学历提升等特色办学模式,让更多适龄青少年和群众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同时,坚持从教育抓起、从思想帮起、从观念扶起,着力激发“直过民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是推进乡土人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依托院士团队资源,开展对澜沧基层干部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累计培训干部、企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切实提升当地干部群众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职业教育+基地+农民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边境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实际、汇聚资源,提升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中国工程院坚持科技赋能,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让产业增强致富后劲,整合资源汇聚合力,切实提升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推进澜沧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一是科技兴农有效推动澜沧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澜沧县万亩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1个科技培训中心、2个肉鸡养殖场,150亩柑橘采摘园、3000亩蓝莓产业园、3000亩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5000m³中药材加工厂等。在邓秀新副院长支持下,完成热带亚热带水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朱有勇院士支持指导下,打造了多个林下中药材科技成果示范样板,累计试验示范、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已有深圳田丰等多家企业在东回等乡镇种植林下三七,并均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户有联结机制,稳定增收。今年在澜沧县云山村实施水稻旱种1120亩,经实测平均亩产586.4公斤,全县20个乡镇推广种植共2.7万亩;实施500亩冬季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亩均纯收入3000余元,种植户人均增收5200元,并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举办120亩生态蔬菜博览园,展出585个蔬菜瓜果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园区建设还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能手,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为今后推广冬早蔬菜种植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招商引资优质企业,促进新产业、新项目培育。将澜沧的资源和产业基础与相关企业的投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优质科技企业和项目落地,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帮助引进产能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在澜沧投资11.23亿元,分2期建设酵母生产线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年创利税过亿元,可为当地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一期项目已完成实际投资6亿元,将于今年12月投产。帮助引进光筑农业集团投资建设数字蓝莓产业园,到位投资近2亿元,已完成2600余亩核心区蓝莓种植和50亩粮经协作试验套种。帮助引进云天化集团投资建设千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园,其中一期已投资3000万元,已完成温室棚体建设和部分苗木定植。帮助引进浙江长兴辉煌牧业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湖羊养殖基地,首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湖羊良繁中心,已于今年9月破土动工。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将为澜沧有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聚力提升帮扶成效。中国工程院坚持示范引领,多次发出向“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等学习的号召,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帮扶工作。在定点帮扶过程中,积极报道科技帮扶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推介澜沧,提高社会关注度。继去年话剧《农民院士》全国巡演以来,电影《农民院士》于今年1月上映,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云山村“时代楷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申报成功首批中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拉祜族舞蹈“摆出一个春天”成功上映2022年央视春晚。张英泽院士团队在澜沧县医院进行联合义诊和手术带教,并捐赠骨科手术器械和著作等。同时,协调引荐阿里巴巴集团等社会力量助力帮扶,带动社会资金、专业人才、先进技术、项目服务等社会资源与澜沧县对接合作。在王坚院士支持下,去年11月起选派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长驻澜沧,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余元,实施“顶梁柱公益保险、母婴健康快车”等一系列帮扶项目;开展助农销售活动及电商培训,引进数字“客服县”计划,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今年,院机关加大了消费帮扶力度,开展农产品展销,全年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澜沧农副产品300余万元。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