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中央特科的“特殊情报员”
来源:《保密工作》杂志       2023-04-12 15:32:57 【字体:
【字体:

众所周知,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也是20世纪我国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和伟大的革命家。那么他是如何从事革命工作的呢?在读者心中,自然认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年通过对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发现了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鲁迅曾是中央特科的“特殊情报员”。

是作家 也是党组织的“桥梁”

1930年3月的一天午后,鲁迅由冯雪峰、柔石陪同,前往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下午两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诞生。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后,我国革命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形势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们团结起来。在左联成立大会上,推选出鲁迅、夏衍、郑伯奇、冯乃超、田汉、钱杏邨、洪灵菲等7人组成常委会,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就此蓬勃展开。

起初,冯雪峰、瞿秋白等人负责沟通党组织与鲁迅之间的联系,但在他们陆续转移到江西的中央苏区后,1933年4月,在党组织安排下,中央特科成员吴奚如进入左联,充当鲁迅与党组织的联系人。

因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吴奚如第一次和鲁迅约见于内山书店时,交给他一张字条,表明自己是党中央(当时按严格规定,中央特科这一组织对鲁迅也是保密的)指派和他联系的,但为了彼此的安全,不直接联系,由胡风从中传递信件和消息,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才直接去会见他。

自此,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地尤其是白区在革命斗争中与上级“失联”的党组织或同志来到上海,不少都是通过内山书店致信鲁迅,以寻找党组织。中共中央迁往瑞金及红军长征后,一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红军高级将领,以及各地党组织遭破坏后幸存的同志,也写信向鲁迅求助。鲁迅把信悉数交给胡风,恳切地叮嘱:“你们得千方百计想办法啊!我看过每一封信,心情迫切,真难得一片赤诚忠心哩!”

有一次,中央特科紧急派一名干部前往山东某国民党部队工作,但一时拿不出路费,就让吴奚如派胡风去“向鲁迅先生求援,先生二话不说拿出了几十元(数目我已记不清楚,约五十元上下)”,这事在《胡风自传》中有详细记载。

鲁迅虽然稿费和版税比一般左翼作家多,但举家生活称不上阔绰,为了党的事业,他总是慷慨相助,而自己的生活费则尽量节省。

一天,胡风匆匆跑来找吴奚如,说鲁迅收到从内山书店转给他的书信中,有封信里是两三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便交给胡风“研究”。胡风猜测可能是向鲁迅求助的秘密信件,但又无从判断,只好找吴奚如想办法。吴奚如让胡风用碘酒擦擦看,果然出现了字迹。原来,这是红军将领方志敏在南昌狱中托人送出的信。

胡风马上又跑来了,“以他每逢什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就红光满面,秃顶冒汗,连平常并不显见的脸上的麻子都泛红了,神经质地抽动着鼻子”,紧张地拿给吴奚如看。吴奚如留下了方志敏给党中央的报告,把方志敏给鲁迅的信,让胡风马上送去。

那封信里的内容是请求鲁迅邀约宋庆龄和蔡元培先生,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向社会发起营救活动。鲁迅看过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自言自语道:“蒋介石是什么人……释放,这绝对做不到……”随后只好把信销毁。经过几番深思熟虑,鲁迅表达了他的意见,并请党中央代他转告方志敏,如果发起营救活动,只会加速他的死刑,当下应该利用蒋介石企图软化他的短暂时间,在狱中赶快为党、为人民写下一些珍贵的遗言。

吴奚如后来回忆此事时说:“当时,中央特科收到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的第一个报告书,并和他建立了直接联系的交通,把鲁迅先生向他作复的意见连同党对他的指示,交给那位义士(指传信人胡逸民)的妻子带回南昌监狱去了。自此以后,方志敏除了不断通过那位义士的妻子,向中央特科秘密传递信件外,还接受了鲁迅先生的意见,写成了留给后世的珍贵遗著《可爱的中国》。”

获得珍贵内幕情报

1935年秋,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情报机关突然遭到中外特务联合破坏,一大批情报人员被捕。

因吴奚如与该情报机关有工作上的联系,而接头的交通员并没有按约定时间和地点碰头,这令他顿感情况不妙,必须马上转移。

两天后,报纸纷纷刊登了共产国际情报机关被破获的新闻,一时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据悉,被捕者中有德国、波兰等外国人士,也有国内的文艺工作者、学者、电影明星等,但一律没有披露姓名。此外,报纸还登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消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向国民政府提出照会,要求立即释放被捕者中一位小有名气的左翼文艺界人士(曾留学日本),并称其是日本方面的情报人员。与此同时,日本人所办的报纸也在大幅刊载这一事件。

对这一事件的起因,吴奚如虽不能从报纸上弄清楚,但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刊载的消息来看,他们应该掌握了更多的内情。吴奚如便立即行动起来,直接去找鲁迅,请他通过日本朋友了解事件的原委。

吴奚如先来到内山书店,碰巧鲁迅刚走出店门,手里还拿着一包书籍。吴奚如迎面向他打了个招呼:“周先生!我有紧急的事要和您商谈。”

鲁迅已从吴奚如的表情中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轻声问:“出了大事吧?”接着带他向附近一条行人稀少的小马路走去。

吴奚如开门见山:“大概先生已从这几天的报纸上知道了共产国际情报机关的事情。根据日本报纸的报道,似乎日本情报系统掌握了事件的内情。”

“我也这样判断。”鲁迅说道。

“请先生设法通过日本朋友,帮助我们把这一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查明,以便采取对策。”

“尽力为之!”

“什么时候来听取您的消息?”

“你不要再亲自来了,这几天你必须销声匿迹……我把事情弄清楚了,由胡风转达。”

3天后,胡风气喘吁吁地跑到吴奚如住处,带来了鲁迅获得的内幕消息。原来,是共产国际的一名交通员奉命到武汉交换情报,任务顺利完成后,他乘轮船返回上海。可就在返程途中,军统人员发现了这次行动,并立即派特务乘飞机赶往上海码头,等待轮船靠岸后“破案”。

由于任务已经完成,该交通员觉得万事大吉,失去了警觉,对特务盯梢全然不察,上岸后依旧在事先约定的法租界和地下党陆某接头,导致两人当场被捕,之后陆某叛变,共产国际的情报机关遂遭严重破坏。吴奚如得知事件原委后,立即向党中央进行了汇报。

惜别与诀别

1936年,中央特科委派吴奚如前往西安工作。根据组织纪律,事先不能透露具体任务,等到达后才得知,是为张学良将军主持对外宣传工作,同时为抗日同志会筹办《文化周报》,并担任主编。

临行前,吴奚如给鲁迅写了一封告别信,依旧由胡风转达。随即胡风告诉吴奚如,鲁迅约他和聂绀弩(也被派往陕北工作)到梁园饭店吃饭,为两人一道饯行。

饯别宴上,鲁迅显得十分乐观,“不时爽然大笑,频频举杯,像一个天真的‘大孩子’”。那时鲁迅不过55岁,正是文学成就与影响鼎盛之时,虽然第一次大病刚刚复原,但精神焕发,病容一时减退了不少。

席间聊了大概两个小时。临别时,鲁迅久久握着吴奚如的手不放,动情地说:“我迈步很难,很想同你们一样到处去开展有意义的工作哟!记住我们上海,记住我这么一位合作者,我得向大家正式宣布,吴奚如算是我人生中一位难忘的密友!”

“谢谢先生!”吴奚如激动地说,“您才是我党我军永载史册的一位杰出的特殊情报员呀,这是陈赓同志的话哩……”

“真是他讲的?”鲁迅问道。

吴奚如点了点头:“陈赓同志说,吴奚如是我们编内的秘密情报人员,鲁迅先生则是配合我们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特殊情报员啊!”

话一说完,大家都乐呵呵地笑了。

吴奚如原以为这次与鲁迅的分别是暂时的,“因为鲁迅先生的健康情况还好,有多少壮烈的战斗,正有待于他的领导,全国的文化战士将跟随他前进”,但没想到吴奚如到西安后不到两个月,就从报纸上看到了鲁迅病逝的噩耗,“面前顿即感到一阵昏暗,脑子传遍一阵痛楚的麻痹,热泪无节制地涌出了眼眶”。

在悼文中,吴奚如饱含深情地写道:“我们将唤起千万的人民大众,群策群力地来完成你留给我们的使命——‘使全民族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请你安息吧,在明天,在光辉而暖和的朝阳下,就会有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的歌声,响彻你的墓前!”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考资料:《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鲁迅先生和党的关系》《回忆伟大导师鲁迅》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