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云南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88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饲草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养定种”“种养结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省饲草料资源丰富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领、项目带动,饲草产业快速发展,专业化、现代化与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工饲草种植面积912.922万亩,人工饲草产量(干重)779.38万吨,面积及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青贮玉米187.19万亩,同比增加18.29%,产量224.16吨;多花黑麦草59.38万亩,产量56.61吨;毛苕子(非绿肥)79.577万亩,产量35.68吨;饲用燕麦26.107万亩,产量19.3吨,紫花苜蓿20.21万亩,产量17.50吨。全省有专业饲草加工企业59家,2022年共生产加工饲草产品39.4万吨,同比增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政策引领,聚饲草产业发展合力
一是制定《云南“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把饲草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引导草食畜牧业重点地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和经济作物副产物开发利用,稳步提高饲草自给率,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保障体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年兑付全省93家肉牛养殖企业2020年度全株玉米青贮补助资金1980.78万元,2023年拟兑付全省169家企业2021年度全株玉米青贮补助4196.76万元,目前申报材料已审核完毕,待省财政厅资金到位即可开展兑付。三是正在起草云南省奶业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对收贮优质青贮饲料(全株玉米、苜蓿、燕麦、小黑麦)和秸秆给予一定补助,对连片种植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的种植户也给予适当补助。
(二)抓项目带动,促饲草产业提质增效
2022年,我省争取饲草料产业相关项目资金超过1.5亿元。其中,国家“粮改饲”项目9000万元,肉牛提质增量项目4330万元,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2000万元,省级巨菌草种植试验示范推广400万元。围绕牛羊主产县(市、区),重点布局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青贮饲草料生产基地,带动区域商品化饲草产业集聚式发展。同时中央每年下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8亿元,通过补奖政策实施,引导农牧民科学利用草原,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持续改善、农牧民的快速增收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抓试验示范,强饲草产业科技水平
全省狠抓优质牧草引种试验及应用推广工作。一是开展巨菌草试验示范推广。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云南省巨菌草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方案(2022—2024年)》,2022年在全省22个县(市、区)试验示范推广巨菌草1万亩,到2024年全省推广带动巨菌草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实现巨菌草产量150万吨。二是开展区域性饲草品种试验。2022年在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等地开展2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试验示范,全省推广草山改良和冬闲农田(地)种草50万亩,其中高休眠级紫花苜蓿3万亩。通过饲草试验示范,提高我省饲草产业科技支撑水平。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2022年举办省级优质饲草作物利用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技术人员330余人次,与国家菌草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派出巨菌草示范种植技术指导团队,对巨菌草示范任务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四是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寻甸、东川、武定、砚山等10个县(区)推广种草畜平衡技术、优质饲草种植技术、划区轮牧技术等种草养畜技术,养殖户满意度达90%以上。
(四)抓创新模式,促经营方式转变
在推进饲草产业发展工作中,我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思路,总结推广了一批生产经营模式。一是“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如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培训,村级服务社组织当地农户进行种植,达到企业收购标准后进行收购。2014年至今,公司与泸西县7个乡镇7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8000余户农户30000余人(其中:脱贫退出户4000户)“联姻”形成利益联结体,累计推广种植牧草12万亩,收购牧草30万吨,支付牧草款1.8亿元,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6000余万元。二是“人工草地+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生态草牧业发展模式。如沾益天茂林牧有限公司、沾益羊阳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建植人工草地4.32万亩,划区轮牧面积3.56万亩,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形成了“人工草地+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生态草牧业发展模式。三是“观光、休闲+生态草牧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如沾益坤泰园艺有限公司、曲靖浩凯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充分利用已建的万亩高原生态牧场资源,大力开展草地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活动,牧场年纯收入达400多万元,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动饲草料资源多元化开发。充分开发利用我省草山草坡,开展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示范,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料,推广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烤烟+青贮玉米”套种模式,积极开发利用菜饼粕和单细胞蛋白等非常规饲料资源,持续推进粮改饲,种草养畜项目实施,培育多种形式的生产性服务组织,跨区域提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加工配送服务。
(二)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和青贮加工技术指导。开展优质饲草料种植技术、青贮饲料宣传和制作技术指导,在做好技术服务,提高优质饲草产量的同时,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长秆短喂技术,引导群众用好藤秧、菜叶根茎等农副产物,充分利用小麦、蔗稍、油菜、豆类等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饲料制作,变废为宝,增强农副产物加工转化为优质青贮饲料的能力,提高饲草料自供能力和青贮加工技术水平。
(三)提高饲草料生产和利用效率。积极培育和扶持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构建产销一体化的饲草产业链条。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共同促进饲草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服务公司,在饲草料的收集、运输、加工等方面实现机械化、科学化、高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突出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4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帅 0871-6574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