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5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       2023-04-29 09:55:00 【字体:
【字体:

致公党云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我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提案(第015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对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新品种创新创制能力不足、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缓慢、市场交易体系做大做强难度大、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世界一流”品牌培育及三产融合相对滞后等问题分析准确全面,提出的强化新品种引育繁推、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进多元发展格局和培育壮大花卉企业的建议,与《云南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强力推动、系列政策促动、市场创新驱动,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年产鲜切花177亿枝、世界人均2枝以上,连续29年保持全国第一位,为扮靓世界生活作出了云南贡献,并逐步形成了涵盖科研、种植、加工、交易、流通、销售和社会化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成为了全国及亚洲地区的花卉生产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交易流通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

一、引育并重,培育花卉种业创新高地。品种是花卉产业的“芯片”,科技创新是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云南省一手抓国外引进,一手抓自主培育,通过科研院所加创新企业,打造中国花卉新品种研发的创新高地。截至2022年底,云南获得国家授权及在省内登记注册的自主培育新品种达950余个,占全国40%以上,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超过1000个,新品种引进及自主研发数量居全国第一。

二、招引结合,持续做大花卉经营主体。20世纪80年代,以昆明市周边区域为重点开始种植花卉,形成了花卉产业发展的雏形。90年代末,云南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相继引进荷兰、英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韩等国家知名企业赴滇投资,建设了一批设施领先、种植专业、品质优良的生产基地,极大提升了全省花卉发展水平。2000年前后,相继引进浙江丰岛、上海虹之华等国内一流园艺企业,鼓励通过技术扩散、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十三五”期间,相继在开远、晋宁、红塔等区域建立花卉产业园,实现集约化、聚集化发展。云天化、云南农垦等一批国有企业,整合企业资金、科研力量、市场渠道,打造全链条发展典型标杆。

三、设施提升,全力提升花卉品质效益。持续推动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等要素聚集,通过生产设施提升改造、技术集成推广,大力推动云花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高标准生产设施1.5万亩,亩均产值可实现3-5倍增长,AB级优质花卉产品占比由40%提升至70%以上。姚安县坚持市场化运营的思路,政府重点实施园地规划整治,国有平台公司整合资源,引进18户龙头企业,全程参与设施化建设和产业化运营,从无到有催生5000余亩花卉高端设施。

四、项目牵引,推动花卉集约高效发展。抓“一县一业”。2019年开始,省级每年推进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每个示范县支持3000万元。晋宁区、开远市连续3年获得支持,红塔区获得1年支持。抓产业集群。2020年,云南花卉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年创建期共获得中央资金支持2亿元,建设项目87个,涉及昆明市晋宁区、呈贡区,红河州开远市,楚雄州禄丰市,玉溪市红塔区,曲靖市马龙区。通过项目实施,6个县(市、区)花卉种植面积25.9万亩,比项目实施前增长25%;鲜切花产量85.83亿枝,比项目实施前增长36.7%,花卉全产业链产值337.1亿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64%;产业发展聚集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市场驱动,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抓市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持续推进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拍卖、传统批发、电商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汇聚7万人从事花卉贸易、流通及相关服务,交易花卉数量和金额双双突破百亿大关,规模跻身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公认的花卉价格“风向标”和市场冷暖“晴雨表”。抓展会,已成功举办20届昆明国际花卉交易展,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产地型花卉博览会;近年来,对标英国切尔西花展、德国埃森园艺展等国际知名花卉展会,引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联动日本东京花展,吸引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际知名企业参展,展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抓品牌,连续5年举办“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5年共有15户企业入选“10大名花”,获得奖励资金3740万元;持续组织“四季云品·产地云南”系列宣传活动,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有效提升。全省花农14.8万户,花农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4.7%,户均收入达4.8万元。多彩云花已进入新生代消费清单,成为“浪漫经济”的有力支撑。

当前云南花卉依然存在种业“卡脖子”、组织化程度低、设施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按照《云南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要求,未来我们将着力实施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服务端10项重点工程,全面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跨入世界一流行列,加快推动云南由花卉产业大省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

一是科技创新方面。高水平建设以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为主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专业化创新联合体,引入全球领先的种业公司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形成开放共享的国际性花卉创新平台,构建起人才、科研、生产、加工、市场、金融等要素融合的“创新生态链”,孵化和培育一批创业团队、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和技术型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持续完善花卉新品种法律保障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推广花卉新品种保护模式、路径,为我省引进国外新优花卉品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效益提升方面。坚持适地适花适度原则和绿色化、集约化、精品化发展,以花卉设施化提升为重点,实施改造奖补,推广肥水循环无土栽培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全链条标准化流通标准,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优质产品比例。用好电商资源,聚焦斗南打造国际花卉电商中心,大力发展直播、线上等新型交易方式,既要“批发价”也要“零售价”。优化花卉交易集散中心的功能布局,扶持引导现代花卉产业园区、主产区建设一批区域性花卉采后处理和冷藏储运集散中心,解决好花卉流通“第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卖得高、卖得多、卖得快。

三是主体培育方面。加快培育壮大花卉龙头企业、花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创新创业,让个体花农向职业农民、企业合伙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转型升级。聚焦育种领域,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培育花卉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进专业化众创空间和技术转移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本土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独角兽”“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与合作。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花卉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户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品牌打造方面。重点以花卉展会和“10大名花”评选为主要手段,推进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突出产地型展会特色,计划于今年9月高标准举办第二十一届昆明国际花卉展。推动花旅融合发展,打造赏花精品线路、鲜花旅游节、花海景观、鲜花小镇等花旅融合项目,培育赏花经济新动能,把云南打造为全国及世界知名的赏花旅游目的地。

感谢贵单位对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云花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4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商雨,0871-65749597)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