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金平有机仿野生中药材县建设的建议(第13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云南是天然中草药资源宝库,中医药界形成了“无云药、难成方”的共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中药产业成为云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目前,我省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药材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现代流通方式日趋成熟,市场秩序逐渐规范,覆盖城乡的中药材流通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云南中药材产业还存在着种源繁杂、无标准;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占比低;产地初加工不规范;企业品牌效应较差等短板问题。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指出了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关键核心问题,对今后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从省级层面制定促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对中药材技术指导的问题
一是制定发布《云南省中药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二是制定和修订10个大宗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力争完成25个中药材标准研究、30种中药材标本数字化和20个重要中药对照药材研制。三是加大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炮制技术规范。四是深入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建立10种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五是加快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全面提高配方颗粒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冻干饮片、超微饮片、破壁饮片等新型饮片发展。
下一步配套措施。制定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优化中药省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机制,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指导。
二、关于指导支持县市建立中药材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对中药材的科技研发力度,共同推进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目前,全省在澜沧、思茅等县市建立中药材院士工作站4个,在文山、彝良等县市建立中药材专家工作站37个。通过工作站聚合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系统内部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资源,推进建设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功能强、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云南特有“药食同源”资源挖掘与利用力度,重点中药材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率先在三七、灯盏花、滇重楼、白及、滇黄精等品种中构建育种技术体系,支持科研院所、种企共建商业化育种中心。推广运用小型农机具,提升中药材耕、种、管、收机械化水平。搭建完善中药材产业管服一体化平台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及区块链溯源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赋能。推进文山三七、滇重楼、云木香、滇黄精等重点道地优势药材的种植达到GAP要求,提升已占全国市场供给量半壁江山的石斛、草果、云茯苓、砂仁、白及、美洲大蠊等种植(养殖)规范化水平,实现重点优势品种溯源体系全覆盖。
金平县中药材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规模增长空间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22年10月出台的《云南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将金平县滇龙胆、云茯苓、三七、石斛、滇重楼等列为全省重点产区品种布局。截至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整合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金平县400余万元,用于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整合省农科院、云南农大的技术力量,指导包括金平县在内的县市建立中药材专家工作站,在边境县市新建跨境资源收集保存基地,在重点产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立濒危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库)、重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库)。建立中药材新品种鉴定制度和良种认证体系,选育(认定、鉴定)一批药用植物新品种或良种。建设道地优势良种繁育基地、良种保障性苗圃基地,推动金平县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