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云南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具体实践中,云南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美。
6月25日起,“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引领振兴”专栏,推出一批促农增收的探索实践典型案例,为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增收提供引路典型、鲜活教材。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山高坡陡,地薄人穷,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现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广南县被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2022年广南县被纳入全省“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创建县。
广南高峰牛也被称作“文山牛”,是云南省“六大名牛”之一,是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役肉兼用型文山黄牛。千百年的驯化和育种,造就了如今基因优良、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的高品质良种高峰牛。
近年来,广南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始终把高峰牛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逐步形成了高峰牛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文化创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为破解石漠化特色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基础。
“党建引领+”,打造群众增收新引擎
致力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目标,通过建强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做实村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村党组织党员联系养殖户机制,带动养殖户通过土地流转、提供青贮玉米、到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肉牛产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一县一业”肉牛产业领导小组、肉牛产业工作专班、农业农村工作服务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27亿元,带动6.5万户(脱贫户1.1万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
“基金扶持+”,构建利益共享联合体
坚持“以奖代补”原则,重点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建立肉牛现代化产业发展基金,对龙头企业供种制种、订单收购、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含监测户)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2021年以来,通过“三个一点”(政府扶持一点、金融融资一点、社会投入一点)累计投入肉牛产业10.6亿元,有效激发了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脱贫群众发展高峰牛产业的积极性,保障了肉牛产业稳步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自愿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全产业链互惠互助联动机制,推行“农投公司+保险公司+企业(合作社)+脱贫户(含监测户)”的产业发展保障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联合体。2022年,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达4879万元,组织实施了优势特色肉牛产业集群、肉牛专业村、粮改饲等一批示范项目,全县肉牛存栏数净增加4.17万头。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积极推进研发创新、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龙头企业供种制种、专业村(农户)扩繁、合作社集中育肥的产业循环技术路线,不断构建完善品种繁育、肉牛生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连锁销售、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了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云南牛旭农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5个,获得“广南高峰黄牛”地理证明商标、文山牛地理标识认证,高峰牛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提升。
“技术带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南县加强与中央科技特派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草地科学院等科研团队的合作,开展品种保护、冻精制作推广、牧草种植收贮、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同时,依托专家服务站开展高峰牛养殖技术指导,引导鼓励养殖群体按质量标准进行规模化养殖,不断提升高峰牛肉质。2022年,广南县建成文山牛冻精站,实现了文山牛冻精生产。
广南县兽医畜牧站副站长骆亮说:“通过冻精生产,一头种公牛每年能解决一万头以上能繁母牛的配种问题,不仅能优化品种,还能降低大约8000万元的种公牛饲养成本,目前,我们广南县良种覆盖率达95%,养殖规模增幅达13.48%。”
同时,高峰牛专家服务团队组建后,经常深入养殖大户、合作社、养殖村对高峰牛养殖的各个阶段进行技术指导,高效解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广南县已实现牛存栏30.94万头、出栏13.5万头,牛肉产量1.15万吨、产值14.98亿元。现有肉牛养殖主体13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有千头肉牛场2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5个,肉牛出栏和存栏均位居全省第二,带动1.2万农村低收入户增收致富,户均综合性收入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