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抓手——
盘活方寸地 盛放致富花
来源:云南日报       2023-08-30 09:11:28 【字体:
【字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此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将“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纳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部署范畴。临沧市凤庆县庭院经济发展如何?群众增收潜力有多大?初秋时节,在蒙蒙细雨中走进绿荫密布、粉墙黛瓦、河清岸绿的凤庆县诗礼乡清华村中兴自然村,一探究竟。

刚走进村民杨绍伟家的小院,就被青葱翠绿的兰花所吸引。“我家现有兰花12个品种450盆,去年收入30来万元。”已养兰花4年的杨绍伟说,他做直播两年多,线上线下都交易,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福建都有客户。

近年来,诗礼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积极探索“四个三”发展思路,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在符合用地政策前提下,引导农户将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打造成产业发展的“试验田”、绿美变富美的“黄金地”,让庭院经济成为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

“三级联动”开辟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党总支、党支部、理事会三级联动,选准路子,自主发展,构建特色。村党总支整合各方资源,确定以种植兰花、石斛为主的种植型,以茶叶、石艺加工为主的加工型,以电商销售、积分超市为主的商贸流通型和以农家乐、民宿为主的食住服务型等4个主导产业布局。从家庭状况、发展意愿等入手,摸清资产家底,细分领域,因户施策,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产业。把兰花种植作为庭院经济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莲瓣兰等品种65户18000株,自主发展,将个人爱好转化为增收产业。

“三股力量”注入新动能。延伸党建链,深入推进村企合一,探索庭院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合作社领办,探索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的机制路径,成立华清农副产品经贸有限公司党支部,带动农户利用现有庭院开展核桃、茶叶等原料加工10余吨。协会领路,组建诗礼乡清华村兰花协会、技术服务队,邀请种植大户向群众传授养兰技术和经验;召开兰花交易会,提升庭院兰花的质量和效益,交易额达25万元。企业领跑,回引上海礼凤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党组织+公司+农户”模式,利用闲置庭院创办滇红茶联盟企业清华有凤茶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经营种植,盘活2000亩生态茶园,以固定租金和收购补贴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三支队伍”树立新标杆。发挥示范效应,逐步形成干部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党建+庭院经济”发展新机制。干部带领,村“两委”干部、支部书记、村组干部带头作示范,发挥“领头雁”效应,23名村组干部率先在自家“试验田”发展蔬菜、林果、花卉、盆栽等特色作物等28000余株(棵),形成与大田作物差异化、互补性发展。党员带头,设立党员发展示范岗、党员技术服务岗,评选党员示范家庭,改善庭院养殖条件,养殖土鸡、蜜蜂等12户;因地制宜种植石斛、龙胆草等附加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180亩,填补市场空缺,提高种植效益。能人带动,充分挖掘养兰能手杨绍伟、带货达人李玉萍、石艺工匠杨中贵等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开发乡村特色产品2户、发展特色民宿5户,打造美丽庭院;设立直播带货点、开办小超市3户,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增加农户经营收入。

“三个共同”凝聚新合力。突出群众主体,合理选择生产经营增收项目,在各家庭院盛放“致富花”。共同参与。采取党群结对、合作抱团、林间管理等群众参与新模式,对发展成熟的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对后劲不足的进行结对帮扶,吸纳脱贫户参与林间管理284工(次),做到致富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共同发展。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差异化发展庭院经济,避免同质化竞争,共开发庭院特色种植125户、特色养殖99户、特色手工10户、特色休闲旅游8户及生产生活服务5户,助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共同受益。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领办、订单生产、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走分散生产、联合经营、规模发展之路,将绿美建设与生态经济、富民产业融合发展,户均增收3000余元,小小庭院“试验田”,凝聚起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新合力。(记者:李春林 通讯员:杨茂芳 于学文)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