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种植基地航拍图。刘小永 摄
近年来,大同街道紧紧围绕曲靖市师宗县打造20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定位,以沪滇协作项目为抓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云南华隆重楼种植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沪滇协作项目资金1550万元,在跑午片区建成1000余亩标准化滇重楼种植示范基地,助力乡村发展。
在大同街道跑午片区的滇重楼种植基地内,千亩滇重楼长势喜人,数百名务工人员正在忙着拔草、移栽、平整土地,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看,外出务工不方便。现在好了,村里组织我们到基地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在基地务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一个月满勤就有3000元。”大同街道阿梅者村村民李兰香高兴地说。
大同街道还依托公司与云南白药集团签署《云南白药集团师宗中药材种植产业示范园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滇重楼同心计划”合作,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的模式,以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的方式,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目前已有部分群众参与到滇重楼和“豹七”三七种植中。
中药材产业在带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过去这里就是座荒山,杂草丛生,但现在这里已变成云南白药集团重要的‘药园子’。”云南华隆重楼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振华自豪地说。据他介绍,项目所在地跑午村昔日的荒山荒坡上杂草丛生,随着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的注入,机耕道路、灌溉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得以建设,建设的固定资产还归村集体所有。
“之前,这个片区耕作条件非常差,基本处于两分耕八分闲的状态。现在通过统一整治改造,不仅改善了耕作条件,群众还有了土地出租收入,大家都很高兴。”大同街道米车社区党总支书记万河清说。据介绍,项目一期共流转土地1100余亩,每亩每年800元,周边群众每年能获得80余万元的地租收入。目前,新流转的土地地租上升到每亩每年1000余元,根据基地建设和发展计划,未来3至5年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到10000亩,预计将为当地群众增加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地租收入。同时,大同街道与公司协商达成共识,由11个村(社区)合作社根据基地用工需求,规模化组织群众到基地务工,基地每年向每个村(社区)支付13万元的劳务服务费,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在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的撬动下,滇重楼种植迈入了规模化发展“快车道”。“如果没有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我们的基地规模不会像现在这般大,项目建设进度不会像现在这般快,更没有底气成为云南白药集团的长期合作商。”李振华坦言。
据悉,2023年,按照云南白药集团收购标准栽种的滇重楼进入采收期,首批计划采收230余亩,滇重楼块茎产量390余吨,产值可达3500余万元。随着采收期的到来,未来5年每年可采收滇重楼块茎300余吨,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特约记者:周艳红 通讯员: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