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兄弟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基地,近两万盏LED灯同时亮起,远看犹如布满繁星的夜空,如梦如幻。
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彭玉会告诉记者,“催花补光技术”主要运用于冬春季节。火龙果花有“夜仙子”的美誉,夜间开放,花期短。自然条件下,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火龙果树难以开花结果,而应用催花补光新技术,通过夜间补光增加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让火龙果树花芽分化,这样火龙果树即便在冬季也不“休眠”,每年增加结果批次,实现火龙果错峰上市、增产又增收。
“火龙果是现代化种植的,每年可通过‘催花补光技术’增收4到5批果,总的在14批左右,产量比普通种植高出一倍。正常采摘从5月份开始持续到11月份,然后从11月开始加装补光灯,整个基地每个月灯光的电费都需要1万左右,火龙果主要销往省外地区。”彭玉会介绍。
据了解,目前,兄弟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占地200亩,平均亩产约为2吨,今年总产量约为400吨,产值160万元,通过灯光每年可增产约100吨,增值40万元,效益显著。该基地除了带动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以地租分红的形式让周边村民增收。
“地租每亩每年2000元,火龙果成熟时,最多时有40多个工人同时在基地采摘,每人每天的工钱是120元。”彭玉会说。
为了提升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今年8月份,合作社在思茅区经济作物工作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投入资金60万元,安装了LED植物补光灯,自9月1日起开始使用补光灯作业,对火龙果进行补光催开花蕾,目前运行效果良好。
接下来,合作社还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搭建电商平台及开展火龙果精深加工,把合作社打造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火龙果项目基地,成为以火龙果为主导的集“种植、科研、销售、旅游观光、美食”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2020年以来,思茅区以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主线,采取“土地流转+龙头带动”方式,大力发展以无刺红龙、无刺黄龙、软枝大红等品种为主的火龙果种植,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产业“补光”,实现农业产业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市场调控、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下一步,思茅区农业部门将根据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积极推广新技术,加强跟踪服务指导,大力扶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力推进火龙果、晚熟芒果、牛油果、柑橘等优势热带特色水果发展,以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思茅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邝玲说。(记者: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