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杨万鑫
单位: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驻村地点:昆明市禄劝县乌蒙乡施宽村
2021年5月,组织安排我到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蒙乡驻村。我能为那里做些什么,将会留下一段怎样的记忆呢?临行前,我对这些时常浮现脑海的问题,进行遐想、思考、谋划,对即将到来的驻村锻炼充满期待。
经过高速、二级路、崎岖起伏的山路,历经四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乌蒙乡。乌蒙乡高山耸立、陡崖深谷交错纵横,与想象相去甚远,曾经预想的答案都变得模糊。时光匆匆催人行,沉心尽力以答题,回望这两年的经历,我想我可以为那些问题填上答案了。
沉心倾力,扎实开展群众工作。与村里的大爹大妈们共同打扫环境卫生、接送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到集镇接种疫苗、动态跟进建档立卡户信息、进行反诈骗宣传……我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村组里、在农户家中、在田间地头,我们亲切地叫着爷爷、奶奶、大爹、大妈,认真耐心地讲解政策,做好相关工作的动员和宣传,身体力行地参与村内工作。
进行反诈宣传
心系发展,积极谋划乡村振兴。乡村要发展,必须立足村情实际,只有基于实际的谋划和行动才可行、不偏向、有实效。为此,我们时常奔走于村小组、田间地头,全面了解村庄的区位、地形、气候、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状况等村情,以实际为根本,认真谋划、探索、推动村庄振兴发展。同时,我们积极对接农业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深入各村小组进行产业发展调研和指导,从土地整合、流转、改良和完善水利设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为乡村振兴方案编制提供支撑。最终,以“深挖特色,突出优势”为原则,科学合理谋划施宽村5大振兴方案,为乡村振兴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反季节仔姜种植
用活资源,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为这里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励他们勤学上进。我们不断尝试寻找渠道、用好用活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利用选调生培养经费,为施宽村完小的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30多名小学生购买书包、文具盒、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通过家访把学习用具送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安心学习提供了保障,鼓励他们勤学进取。为了让山区的留守儿童温暖过冬、专注学习,我们对接共青团云南省委和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乌蒙乡第一小学、中心小学争取到118份“暖冬包”,价值3万多元。2023年,再次向共青团云南省委、共青团昆明市委争取到共计1万元的奖学金,发放给1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从而引导山区孩子向上向学向善,鼓励他们立志高远、走出大山,学而有成、回馈家乡。
助力教育发展——春城暖冬行动
全力争取,项目化支持全乡发展。我们与乡党委、乡政府、村委会交流探讨,明确乌蒙乡发展所需以及存在的困难,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挂职干部纽带作用,向派出单位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2021年,争取项目经费400万元,用于新山垭口至集镇公路的提级改造,该项目的建成通车,大幅改善了全乡对外交通条件,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立体海拔特色,谋划亚热带特色花果经济发展项目,向市级单位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万元,为低海拔地区亚热带特色水果种植和高山片区万寿菊种植项目落地形成有力支撑,目前全乡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已突破500亩,万寿菊种植项目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切实达到以产业促增收的效果。2022年,为切实保障施宽村至雪山乡公路单改双项目顺利推进,向市级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万元。该项目完工后将为雪山乡和乌蒙乡两个乡镇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促进效应。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积极对接县、市两级发改部门,争取了“以工代赈”储备项目和前期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落地将为全乡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为脱贫群众增收开辟渠道。
助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级公路建成通车
两年的驻村生活已经结束,回望来时的憧憬、踌躇,如今满是收获和成长。在最好的年华,获得在基层锻炼的宝贵机会,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渐渐褪去稚气,深刻领悟了什么叫初心使命、什么叫责任担当,也体会到了为民谋实事于人于己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坚定“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信心。我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满怀信心和激情再度出发,立足岗位,忠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