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来到基层,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11-06 10:36:41 【字体:
【字体: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李彬

单位:兰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驻村地点: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石登村

 

今年,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石登乡石登村驻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从最开始对农村工作的不了解、不掌握,到如今熟悉村情民意,逐渐上手开展工作,我一边学习、一边成长。

争做学习的“先行者”

我深知从学校走入基层一线,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责任的转变,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只有争做学习的“先行者”,学懂弄通文件精神和帮扶措施,才能向人民群众做好宣传解读,成为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的“宣传员”。为此,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掌握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和日常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工作队周例会,学习中央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各级各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文件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措施。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青年党员,我始终牢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词,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记于心,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为了摸清各个村小组的情况,我们深入群众一线,常态化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到村民家中坐一坐、聊一聊,踩一踩田地的“厚度”、量一量房子的“宽度”、看一看庄稼的“高度”。

入户走访

作为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尽量做到政策实施无偏差、政策落实不断路,切实让好政策真正地普惠群众,成为群众口里的“自家人”。

为了帮助符合条件的省外务工人员申报交通补贴,工作队和村干部组成工作专班,按照名单打电话宣传政策、帮忙申报补贴。当我们再次到村民家中询问交通补贴情况时,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儿子和儿媳今年的交通补贴已经领到了,听到这里,我们心里暖暖的。

成为村里的“好助手”

这半年多来,我深刻理解基层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干好,需要超前谋划、不断修正、长期落实。驻村时间仅有两年,我深感时间紧迫。一方面我们积极协助村级党组织,谋划好、组织好、开展好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自身素质,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另一方面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与村干部们密切配合,谋划村庄发展蓝图,积极争取挂联单位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今年以来,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康养百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登村规划了300余亩的金银花种植示范项目。据统计,今年的土地流转金为15.247万元,平均每户受益2541.17元。

刚来驻村的时候,我重新看了一次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自传《在峡江的转弯处》,里面有一段话,深深地引起我的共鸣:“我们这些穷乡亲,在等待着我们!他们期待的目光,早已穿越万水千山、风霜雨雪,我们奔向他们的脚步,大地会聆听。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阳,但是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来到基层驻村,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依旧是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