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从“外乡来客”到“拉祜儿女”,我与拉祜山乡共成长、同进步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11-09 15:09:12 【字体:
【字体: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吴秀琳

单位:普洱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

驻村地点:普洱市澜沧县拉巴乡小拉巴村

 

从云南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驻村,从满身“书生意气”到沾满“泥土清香”,在这片沃土与拉祜山乡共成长、同进步。

身入基层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作风,从“一无所知”到“胸有丘壑”。“这是哪个村小组?”“他在讲什么?”“这户村民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刚来驻村时,如何听懂当地方言,更好地与村民们沟通交流,尽快摸清村情民况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小吴老师你莫慌,还有我们在呢。”村“两委”的前辈们看出我的窘态,热心地带我到各个寨子走村入户。每到一户,我都及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人居环境、医疗教育、家庭收入等情况,方便晚上回到宿舍整理。通过三个月的走访,脚上沾满的“泥土香”和记满笔记的“村民宝典”让我对小拉巴村不再陌生。渐渐地,我不仅能在走访的时候对村民的基本情况脱口而出,甚至还可以用当地方言和村民们“唠家常”“讲政策”。

入户走访

心入基层是以“勤于点滴之事,积尺寸之功”的公仆本色,从“外乡来客”到“拉祜儿女”。在雨季来临前,我们完成全村700余户村民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书写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慢慢地村民们会主动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唠嗑,对我的称呼从生涩的“领导”变为亲切的“阿吴”“秀儿”,那一刻起,我也从陌生的“外乡来客”蜕变成村民眼中贴心的“拉祜儿女”。

与村民在田间地头采摘万寿菊

深入基层,是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之姿,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真知”。学校教给我们丰富的理论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读懂基层这部厚重的“无字之书”。我们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利用身边典型案例开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使其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并如期返校学习;我们认真组织专题培训,寻求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并结合实际与村干部组织群众参与万寿菊种植、多依果实用管理技术、直播网店开设等多项专题培训;我们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反复入户核实,将确有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户……在这段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青葱岁月里,我用实践把理论化为真知。

组织当地致富带头人参加直播网店开设及短视频制作专题培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基层的土地,为深沉的爱提供着最丰厚的精神营养。期待更多云大学子来到拉祜山乡这片沃土,让“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绽放新的光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