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李熹
单位: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驻村地点: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华龙村
李熹是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派驻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华龙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他主动申请到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围绕上级要求和群众所盼,积极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华龙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贡献。驻村期间,个人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并获评云南省2021—2023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用心用情融入,先做“村里人”
驻村伊始,李熹走入田间地头向白族群众学习白族话,与群众拉家常“接地气”,向村干部学习“土方法”,红白喜事去帮忙,快速拉近同群众关系。在此过程中,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和发放意见表等方式,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华龙村全村分层分类逐户逐人研究,撰写了《剑川县沙溪镇华龙村发展情况报告》,提出了山区以种养殖产业和外出务工为重点,坝区以乡村旅游业带动全面振兴为主的发展思路。
积极发挥优势,做好“助力者”
进组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草拟《“帮县包乡带村”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派出单位的定点帮扶思路。争取资金实施乡村规划、“一镇带七村”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引水工程、油菜花产业种植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协调资金引进项目补齐发展短板。2021年,帮助协调引进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2022年,争取上级安排资金2880万元。2023年,积极争取烟草帮扶项目支持,全力帮助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狠抓监测帮扶,争当“实干家”
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每月对农户一排查、一研判,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情况,研判产业变化以及农户家庭突发事件,对脱贫户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没有任何农户返贫致贫。针对华龙村监测对象发展实际,积极协调,让种养殖产业发展较好的党员户与监测对象精准“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带动监测对象跟着干,让脱贫户对巩固成果更有信心。同时,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关要求,推动华龙村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积极对接,帮助华龙村申报创建省级精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化解困难问题,当好“服务员”
积极服务项目。联络客商、沟通市场,针对北龙华龙污水管网、先锋书局国际写作项目、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问题,及时与各方协商,合力解决问题。主动服务群众,利用工作经费开展慰问,为村民修建沟渠、垃圾池,购买篮球架,协调爱心人士捐献物资。及时联系对接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确保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以小组为单位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遵规守纪,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
大胆探索实践,做好“开拓者”
率先在剑川县开展增加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收入情况调研,帮助制定脱贫人口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开展精品示范村创建,在持续发展“半山咖啡”、引进“宇宙面包”等网红打卡点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特色手工作坊、观景点、特色餐饮等,探索启动体验游、定制游项目。积极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对已收储的15个院落进行分类整理,探索与携程等企业合作发展。同时,联动其他单位的驻村工作队建立“队队互往、人人互识、资源互动”的驻村帮扶机制,形成驻村工作队“大帮扶”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