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郑贤海
单位:丽江市华坪县卫生健康局
驻村地点:丽江市华坪县兴泉镇关塘村
今年2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我来到丽江市华坪县兴泉镇关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我们围绕驻村帮扶工作,积极融入村“两委”班子,带好笔墨纸砚各类“法宝”,用好“望闻问切”各项技能,以真情解民情,以真心换民心。
勤学习,蓄势赋能聚于身
驻村之前,驻村工作对我们而言是全然陌生的。驻村以后,我们端正心态、重启学习之航。通过各种平台认真学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文件,主动参加“例会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驻村“大讲堂”和各级各部门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进村组,村情民意了于心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完成从机关到基层的转变,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带着感情、带着使命,静下心,沉下身,走访了关塘村的家家户户、田间地头,认真听取产业发展情况、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以及大家对本村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塘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但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水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如何争取项目、帮助当地发展产业,是广大党员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抓项目,提质增效产业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载体作用,我们围绕特色产业、到户项目、乡村建设等方面精准谋划项目,以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为重点,通过产业帮扶持续帮助重点群体增加收入,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实效。
目前,关塘村已完成畜圈、集体经济产业仓储房、焚烧炉建设,已对花椒、魔芋、芒果等产业提质增效,全村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全村已种植核桃4500亩、花椒4200亩、蚕桑320亩、药材170亩、魔芋1050亩、芒果108亩、南瓜300亩。
强监测,脱贫成果巩固稳
我们紧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对象,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进村入户,定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监测对象的家庭劳动力状况、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进行一月一研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分类帮扶。
针对因病或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及时上报情况,按要求落实医保、低保救助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确保监测对象基本生活有保障;针对突发严重困难,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在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帮助,稳定监测对象增收渠道。
重宣传,党的声音传四方
我们时刻牢记驻村帮扶的光荣使命,利用“三会一课”“三讲三评”、村民会议、院坝会、火塘会以及驻村小课堂等方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讲,当好党的“扬声器”和“小喇叭”,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我们始终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倾听群众呼声,把“公平、公正、公道”作为驻村工作的根本原则,用心用情用力,不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推动驻村工作扬帆起航,继续向“兴”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