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11-29 09:51:30 【字体:
【字体: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姓名:何晓波

单位:昭通市彝良县农业农村局

驻村地点:昭通市彝良县角奎街道阿都村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用奋斗点亮人生,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022年4月以来,我先后被组织派到彝良县龙街乡窝铅村、角奎街道阿都村驻村。转眼驻村已经一年半,我逐渐适应了农村“阵地”的工作节奏,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村里人”。回想起驻村的点点滴滴,我深刻感受到,要想把基层工作做好,我们必须脚下沾满泥水、肚里充实墨水、头上常有汗水,真正做到听民意、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困。

脚下沾满泥水,俯下身子访民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的工作情况复杂多变,仅靠学习政策文件得到的经验是不够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及“火塘会”的方式和群众拉家常、话民生,进而反思自己的工作成效,感知自身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调整下步工作思路,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

我们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要求,详细了解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身体健康、子女上学、生活开支、稳定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情况。

肚里充实墨水,耐住性子释民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知识不足的“饥饿感”,也要常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清醒,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驻村期间,我们通过云岭先锋App、学习强国App、彝良政府网站等线上平台,以及院坝会、“火塘会”等线下渠道开展学习,进一步吃透上级部门关于救助帮扶、雨露计划、务工补贴、耕地保护、宅基地申请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能为群众解答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头上常有汗水,撸起袖子解民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资金,为窝铅村上寨居民小组活动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2盏、休闲座椅5张、音响设备1套、垃圾桶2个;邀请彝良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到窝铅村进行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培训,解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严重的问题;争取到彝良县农业农村局28.8万元资金,用于解决窝铅村畜禽粪污乱排放导致的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指导并参与阿都村民事纠纷调解,解决民事纠纷10余起;先后8次承担阿都村红色文化讲解工作,用心用情讲好阿都红色故事;先后召开阿都村群众会10场次,进一步入户了解民情,发现生活困难群众10余户、帮扶20余人……驻村期间,我们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奋斗的青春是绚丽的,青年干部只有努力成为“四水”好干部,才能让青春绚丽之花永不凋零。我们将继续做好跋山涉水的准备,保持开路搭桥的勇气、披荆斩棘的干劲、一往无前的魄力,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绚丽之花。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