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张树超
单位:大理州永平县委政策研究室
驻村地点: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
茶园
乘车进入茶园,在栈道上走一圈,拍几张照片……几年来,曾数次走马观花式走进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茶园”——龙门大坪坦生态茶园。直到今年5月,我被派驻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任第一书记,才算是真正“走进”了这里。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驻村工作的“三个锦囊”。
锦囊一:走遍田间地头
我一直深信村情民意是在走访过程中体会出来的,6个月的时间里,我走遍了全村15个村民小组,家庭结构、吃穿住行、收入支出……群众念着什么、盼着什么,都是我走访的重点。
入户走访
走访过程中,我找到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茶,我见得最多的是茶,和农户聊得最多的也是茶。大坪坦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全村大多数农户都种茶,从十几亩到上百亩不等,茶产业发展已经与群众密不可分。第二个是路,脱贫攻坚期间,大坪坦村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把在走访农户过程中收集到的困难、问题汇总起来,和村“两委”商议,到企业走访,向部门反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动解决。
锦囊二:监测帮扶不放松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旦突发严重困难,可能会让脱贫户再度陷入贫困中。前不久,白龙潭小组杨某饲养的3头肉牛因染病死亡2头,我们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将其作为突发严重困难户,向乡民政部门申请了临时救助。茶果树小组何某家中两个儿子在今年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何某高兴之余,也担心孩子的上学费用问题。经过商议,由村里牵头对他家进行补助,并及时将他家情况向乡党委政府、县教体局、团县委等部门反映,最终获得9500元的助学补助,有效缓解了其供学压力。
锦囊三:产业振兴挺在前
垛木房
经过多年发展,大坪坦村高山生态茶已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以前的不足500元增长到15000元。同时,大坪坦村创建为大理州乡村振兴州级示范村,“离天空最近的茶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大坪坦村文旅融合效益初步显现。在深入村组走访过程中,我邂逅了景色优美的林间草地,偶遇了年代久远的水磨坊,看到了“千年古树”绒叶含笑,还见到了十多栋保存完好、至今仍有村民居住的垛木房,它们是散落在群山之间的珍珠,似乎在等待一个机遇。接下来,我将同村“两委”一起,谋划好全村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大坪坦村文旅融合的另一项亮点举措。
大坪坦村如今已成了我的另一个家,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驻村足迹中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与大坪坦村共话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