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村里来了个“独臂书记”
来源:半月谈       2023-12-29 09:25:16 【字体:
【字体:

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姓名:李春梅

单位:大理州漾濞县残联

驻村地点: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美翕村

 

一只手能为村民做什么?“独臂书记”李春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命运可以改变,贫穷可以战胜。

 

李春梅走村入户

 

脱贫赛场跑出加速度

1987年,因一次意外,年仅10岁的她失去了右手,但她并未因此颓丧,反而更加拼搏、奋斗,成长为田径运动员。她先后参加了多个国内、国际赛事,并8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34枚金牌。退役后,她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残联工作。

2018年,在脱贫攻坚最艰难时,李春梅主动申请到苍山西镇美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美翕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村子,最初入户走访时,村里的干部都会陪李春梅一起,给她当向导、做翻译。“这样效率太低了。”她下定决心,尽早独立开展走访工作。

美翕村地处高寒山区,山路陡峭,对于独臂的李春梅来说,走访难度颇大。可驻村3个月,她就走遍了全村510户人家,村民们都知道来了个“独臂书记”。李春梅说,驻村后,她特别留意因残致贫的家庭,对相关家庭进行全面摸排,并争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在李春梅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4月,美翕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全村34公里村组公路得以拓宽,196户群众CD级危房全部完成改造任务,169户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延长驻村迎接新挑战

2021年,李春梅本可以结束驻村工作,回到原单位,但此时手上还有3个项目没能落地,她又向组织申请继续留任。“我不能就这样回去。”李春梅说,自己怀着让美翕村大变样的决心来驻村,尽管村里实现了脱贫,但前期计划的项目尚未做完。

李春梅留任没多久,漾濞县就发生6.4级地震,全村上百户群众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李春梅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排查灾情,“5+2”“白+黑”“雨+晴”的工作成为常态。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后,李春梅主动选择挂包受灾最严重的村民小组、农户。

杨枝会家有3口人,曾因残疾造成生活困难,李春梅多次入户了解情况后,帮助她家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撬动发展生猪、肉牛等产业。但受地震影响,家里的房屋出现偏歪,无法居住,想重新修建又没钱。李春梅前后去了10余次,讲政策、协调贷款,最终杨枝会一家鼓足勇气盖起了新房。

“11户群众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对重建房屋没有信心。”针对该情况,李春梅积极宣讲政府补助资金、贴息贷款等政策,从经济账和安全账两方面让群众明白灾后重建的意义。最终,村里按时完成487户农户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不服输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

把产业发展好,是乡村振兴的硬道理。美翕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推进李家庄苹果项目,带动120余户农户参与,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不断壮大的早熟蚕豆、中药材等林下种植业和土鸡、黑山羊等养殖业,让村集体经济收益逐年增长。2022年,美翕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1万元。

“她做事情,我们相当放心。”这是美翕村原党总支书记茶映娥对李春梅的评价。“对村民的困难、村里的安全隐患,她比本村人还熟。”美翕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利兵说,在乡村发展一线,李春梅总是与村里的党员一起顶在前面、干在难处。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是李春梅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贫穷低头的拼搏身影。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感染着村里每一个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