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驻村日记】丢掉书生气,凝聚乡土气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09-07 09:46:25 【字体:
【字体:

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姓名:吴其林

单位:大关县发展和改革局

驻村地点: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丁木村

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被选派到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丁木村开展驻村工作。一年多来,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丢掉“三门干部”的书生气,才能凝聚“三能干部”的乡土气。

走出家门,做脚踏实地能吃苦的“成熟干部”

驻村工作需要尽快走出“自家门”,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刚来到丁木村时,如何沉下身子融入基层是我面临的最大难题,身上的“书生气”往往和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要求不符。

为了成为脚踏实地能吃苦的“成熟干部”,我们穿梭在村组道路打扫卫生、入户走访、宣讲政策、采集信息……无论是防返贫动态监测、疫情防控,还是环境卫生整治、竹产业管护、矛盾纠纷调解,各项工作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服务人民要以“情”为纽带、凝聚人民要靠“理”解心结、引领人民要用“法”化矛盾。褪去了“书生气”,农户们逐渐接受了我这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

 

入户采集信息

 

离开校门,做扎根基层能学习的“学者干部”

离开校门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做群众工作,我们应该做扎根基层能学习的“学者干部”。对我们来说,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考验,应当常怀“本领恐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不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在组织的安排下,先后到昭通市威信县扎西干部学院、浙江大学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把驻村工作做到实处,就必须认真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熟练掌握防返贫监测业务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能,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真心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当人民群众的学生,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好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意识本领。

走进机关门,做不忘初心能干事的“人民干部”

面对从家门到机关门,从校园到农村,从学生到驻村干部的三重转变,我们更应该做不忘初心的“人民干部”。今年4月21日,我们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举办了“情暖童心,筑梦成长”“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擦亮乡村振兴秀美底色”系列活动,为25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送上“暖心助学礼包”,为12名家庭情况特殊的脱贫户送上米和油等生活物资慰问品,让春日的暖阳带给他们温暖。

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村民们说道:“现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党和政府处处都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感谢政府的关怀,也感谢驻村队的关心。”听到这样的话语,看到他们舒心的笑颜,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温暖。

 

 

 

“情暖童心,筑梦成长”爱心助学关爱活动

 

时代殷殷嘱托,青年砥砺前行,只有跨过“家门—校门—机关门”里的每一道门槛,才能褪去“三门干部”的书生气,凝聚出能吃苦、能学习、能干事的“三能干部”的乡土气。未来,我们将做到眼睛向下,积蓄向上的为民智慧;身段向下,汇聚向上的为民情怀;身体向下,汲取向上的为民力量;脚板向下,踏稳向上的为民底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