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陈继龙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怒江州分行
驻村地点: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瓦姑村
脱贫攻坚时期,我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闪当村驻村两年;今年年初,组织派我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街道瓦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贡山县到泸水市,从闪当村的“小陈”到瓦姑村的“小陈书记”,虽然转换了战场,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驻村需要奉献。瓦姑村离县城不远,但村组过于分散,整体海拔较高、山路崎岖陡峭、基础建设较差,许多地方开车难以到达,这给走村入户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方便开展驻村工作,我自掏腰包考了摩托车驾照,购买了摩托车。
驻村必须用心。初心使命我们时常挂在嘴上,但如何落到实处才是关键。高考结束后,瓦姑村一名学生分数超了一本19分,学生母亲欣喜的同时却也焦虑。详细了解才知道,她是单亲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抚养长大,未来几年的大学学费让她顿感压力。我告诉她,“现在政策很好,可以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减轻家庭负担。”7月初在昆明学习时,我和同学讲述了困难家庭学生为大学学费发愁的事情,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做我驻村帮扶的“后援团”。8月中旬,一个同学给我转来16000元,她说:“这是与朋友一起捐的钱,希望可以帮助到困难学子。”8月底,我把这些钱全部分发给了村里的8位大学新生以及两名中考成绩优秀的学子,希望来自社会的温暖能让他们安心求学。
驻村时有感动。清晨打开宿舍门,茫茫的云海萦绕在村庄脚下,有种置身人间仙境的感觉。云海散去,我骑上摩托车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所需所求、传递政策知识……临近晌午,村民总是热情地邀我吃饭,只要我拒绝,他们就劝说:“不把肚子填饱怎么下乡入户开展工作?”就这样,我吃上了傈僳人家的午饭。
驻村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驻村工作有幸福也有辛酸,有付出也有收获。记得脱贫攻坚时有句话叫“以扶贫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户的幸福指数”,如今的乡村振兴也是一样,驻村干部的奉献影响着脱贫成效的好坏,我希望两年半后,当我们驻村工作结束后,瓦姑人民对我的评价是:小陈书记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