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2月27日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中的精彩瞬间。
驻村档案
姓名:易芷伊
单位:红河州蒙自市发展和改革局
驻村地点:蒙自市鸣鹫镇扎门村
今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我被选派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扎门村开展驻村工作。春去秋来,连绵的群山给了我坚定、自信的力量。
初见不识,只恨大山全是山
扎门因彝语而得名,意为“赶马稍息的地方”。沿着蒙马线往东北开,穿过狮子山后,便进入扎门地界。扎门村属高寒山区,下辖17个自然村,村内苗族、彝族、汉族混居。当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驶时,我不禁感到一阵眩晕。窗外道路崎岖,村庄零星分散在群山之间。虽然努力保持平稳的呼吸,但仍无法抵御眩晕的冲击,到扎门村的第一天,在我的晕车中草草结束。
远眺扎门村
再见亲近,泥土芬芳人儿忙
五个多月来,我们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中,持续不断地运用眼力、脑力、脚力为扎门村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脑中有智,胸中有策。为抓好重点工作,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讨论研究工作落实情况。为提高工作效率,划分“本外青中”行动小组,每个小组既有善用软件的年轻干部,又有熟悉山路村户的村委会成员。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扎门村的多项工作取得实际进展。
眼里有光,肩上担当。扎门村无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是镇上重点关注的脱贫村。我们与村“两委”综合分析扎门村的气候、资源、区位等条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到相邻县(市)进行考察,最终瞄准木姜子产业,采取“党建+村集体+农户”模式,计划种植500亩木姜子园,亩产可达6000元。今年9月,已种植30余亩木姜子。我们先后协调各类资金15万元,用于体育活动场地和乡村道路建设,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才能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入户调查
三见如故,愿伴青山共成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真心、实干、为民才能换得群众的真情。作为年轻干部,我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将各级乡村振兴政策汇编成册,向村民宣传可以享受到的政策支持。
此外,我还联系各村小组长积极宣传省外务工人员交通补贴政策,通过组建微信群等方式,及时通知并指导省外务工人员填写申报材料。最终,成功为100余名务工民众提交申请。村民的一句句感谢,是我做好服务的最大动力。多次走村入户、自建房排查、养老保险收缴、劝返辍学学生……逐渐地,我与村民们熟络了起来。当初那个晕车的“外乡户”已经成长为熟悉每个村寨的“本地人”。
高山巍峨,但路从不因山而绝。曾恨言群山延绵不绝,山的那头还是山,如今发觉,正是大山的包容和慷慨,养育了星星点点的村落。我将不负期望、艰苦奋斗,将成长的脚印镌刻在大山的每一寸土地里,以青春之笔在基层大地奋力书写“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