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昭通市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为半河村后房村庄打造省级绿美村庄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后房村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村民创建绿美家园,打造宜居小村庄。
近年来,后房村以民族团结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为契机紧扣绿美村庄创建,全民动手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如今青山环抱、生机盎然、干净整洁。站在村庄山顶上,看着恢宏壮观的小石林和错落有致的苗家小屋,顿生流连于山水间的那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今年继续作为省级绿美村庄创建对象,后房村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围绕后续补植补造、文化教育宣传、群众庭院和边角地应绿尽绿、老屋保护修缮,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林地自然资源保护,促进了村庄整体美化和绿化,持续发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作用。
后房村庄被双河乡党委、乡政府继续作为2024年省级绿美村庄创建对象以来,村党总支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短板现状,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抓好补短板建设,绿美村庄创建成效的长效机制得以落实,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和巩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提升。
抓好房前屋后的各类绿化,重拾田园风光记忆。双河乡相关单位大力向广大村民宣传绿化家乡、美化村庄的目的、意义、职责,提高村民的绿化、美化的自觉意识。结合各农户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种植花草蔬菜农作物的喜好,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等边角地,进行玉米、豆类、花草等种植,做到应绿尽绿。并根据节令适时进行管护,严格落实庭院美化绿化谁享受谁负责机制。共巩固完善绿美庭院18户,增加绿植240平方米,利用边角地打造小花园9个、小菜园5个、小果园2个。
抓好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整洁。一是对村庄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采取网格化管理,责任压实到户到人;二是做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对50个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常态化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认真落实垃圾组收集、村转运,确保垃圾及时得到处理;三是加强公共空间管理,对广场、公路、公厕,由保洁员每周进行打扫维护,落实人员对建设的工程设施进行保洁和维护,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持续推进厕所粪污收集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查缺补漏,做好绿化补植补造,巩固村庄绿化美化成果。在去年绿化美化基础上,后房村带领村民对去年公路两边栽植的缺塘树木进行补植补造,加强村庄内边角地绿化美化建设,今年共补植补造树木590株,绿化5805平方米。对原来采用竹篱笆编制具有乡土风格30个花台2100余平方米进行补植和常规管护,持续发挥绿化美化作用。
补齐短板,抓好民族文化宣传,培育文明乡风。在去年广场基础设施完成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宣传民族文化风情、法律法规、道德模范等。在后房广场共建设文化宣传长廊牌匾15块共85平方米,以文化育人,增添村庄文化内涵。对广场标志性建筑重新进行优化改建,增加了切合苗族风情元素,加大文化短板补齐,为乡风文明创建提升赋能。
发挥本土优势,抓好传统民居保护。一是继续对近年来打造的苗族元素风情民居68栋进行维护使用;二是继续加大3栋古老川南特色的苗族老宅修缮后的持续保护;三是持续对去年打造的踏水溪等景点进行更进一步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对老屋的保护传承,增添村庄历史记忆感。
通过后房绿美村庄持续创建,持之以恒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保护利用,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和边角地做好绿化美化。如今的后房村庄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昔日偏僻落后的苗族聚居点成为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小村庄。
下一步,后房村庄将发挥好集民族风情、美丽山水、古老民居、历史沉淀于一体的资源优势,继续抓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保护,依托苗族特有的节日和节假日,认真抓好淳朴民风、田园风光和历史印记的有机契合和文化推介,促进村庄宜居宜业,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让隐藏于大山里的小村庄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越来越富裕。(拟稿人:刘小波 毕先才 审核人: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