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认真贯彻国家“双碳”目标,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三大经济”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部署要求,立足“两江一山”形成的丰富风能(山脊地区年平均风速7.0m/s~8.0m/s)、光能(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155小时、大部分区域太阳总辐射在每平方米5000兆焦耳以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质生产力,探索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新路子,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抢抓机遇助脱贫,变政策输血为自主造血。脱贫攻坚期间,巧家县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增收难的实际,引进国家能投、北京天润能投等企业,投资21.74亿元,建成洗羊塘、赖石山等6个集中式风电项目,总装机27.3万千瓦,增加群众流转土地收益3819.2万元、务工收入628万元。立足光伏产业投资见效快、建设周期短、收益时间长等特点,抢抓“全国光伏扶贫重点县”政策机遇,采取政府补助、银行贷款、企业赞助、群众自筹等方式大干快上,整合资金8.59亿元,建成户用光伏7156个、村级光伏140个、集中式光伏1个,总装机达10.68万千瓦。项目建设促进5132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务工收入7637.8万元,群众流转土地收益182.1万元。项目建成后,带动7156户脱贫群众每年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140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万元以上,利用光伏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840个,群众增收由帮扶资金输血向产业项目造血转变,有力助推全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聚焦增收抓巩固,变示范引领为整体带动。为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巧家县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引进三峡云南能投、华东院等行业领军企业,投资34.76亿元,建成集中式光伏项目6个,装机64万千瓦,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04亿元、流转土地收益1.03亿元,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6614.75万元。2024年,整合衔接资金1.41亿元,在学校、医院、村委会、扶贫资产厂房等闲置公共建筑屋顶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4万千瓦,实现年收益2000万元(按照“532”收益分配模式,光伏电站所在地集体经济每年收益1000万元、县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金每年收益600万元、屋顶所有权单位每年收益400万元),并协调对接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光伏贷”业务,支持群众利用闲置屋顶,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发展分布式光伏,将阳光资源转化为家庭能源和收入来源。同时,主动支持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大局,整合资金6.82亿元,建设总装机14万千瓦的营盘光伏发电项目,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600万元、土地流转收益1389.74万元,每年可产生售电收益6159万元。
发挥优势促振兴,变美好前景为发展实践。巧家县坚持把清洁能源作为助推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立足初步摸排掌握可开发利用的150万千瓦风能资源和300万千瓦光能资源,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南方电网、华东院等大型央国企合作力度,着力破解资金来源、能源消纳、建设运营等难题,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按照清洁能源开发与电网提升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思路,积极争取省市发改、能源等部门关心支持,完善电力输出配套设施,突破清洁能源外输瓶颈,大力推进集中式光伏和风电项目建设,支持服务“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盘清全县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家底,扎实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和“整县分散式风电”建设,优先在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农户全覆盖,为每家每户提供稳定持久的收入支撑;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首批装机3.5万千瓦的3个分散式风电试点项目,逐步实现具备资源条件的村(社区)分散式风电全覆盖。同时,立足全县清洁能源电价实惠、电能充沛等优势,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移民群众和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
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力促进巧家县群众持续增收、推动全县产业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巧家县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1025万千瓦,占全省8.3%、全市46.4%,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