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开展以来,云南省采取有力措施,聚焦聚力思想认识提起来、工作机制转起来、攻坚氛围浓起来,进一步推动责任压实、重心下沉,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学习教育,思想认识提起来
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党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等,传达学习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持续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场会、“三农”工作季度调度会等部署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到16个州(市)召开专题会议,“一对一”“面对面”帮助指导、分析问题、解决措施。围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驻村工作队管理等工作,举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业务培训暨乡村振兴“大讲堂”,采取“现场辅导+视频培训”方式,培训全省乡村振兴领域州、县、乡、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共12.3万人次。梳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政策措施,印发政策措施“口袋书”,推动基层干部主动学、扎实干、见成效。
凝聚最大合力,工作机制转起来
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推进全省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三个落实”“三个动态”全面落实落地。一是部门联动发力。健全省级行业主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综合督导组、教育保障组、住房保障组、健康保障组、安全饮水保障组、驻村工作组、脱贫人口增收工作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组、资金绩效和保障组、东西部协作组等10个工作组,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抓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二是常态督导落实。省级行业主责部门成立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专项督查和随机督导,帮助基层多维度、多渠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倾向性问题、突出问题等提前发现、提前介入、提前整改,督促州(市)、县(市、区)和省级行业主责部门即知即改、快查快改。三是优化考核指标。突出平时考核,强化问题导向,优化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省委农办统筹开展州(市)、县(市、区)年度考核和脱贫县中期评估,以真考实评促进真抓实干。完善行业帮扶和定点帮扶考核办法,实行省级行业主责部门和定点帮扶单位与州(市)、县(市、区)同考同评、同等同责,推动行业帮扶部门和定点帮扶单位扛实责任。
拧紧工作发条,攻坚氛围浓起来
建立“调度、提醒、通报、约谈、问责”5项工作制度,破解“上热衷温下冷”难题。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等数据,对巡视、审计等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综合研判,梳理出“问题或疑似问题清单”,点对点提醒有关州(市)、县(市、区)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定点帮扶单位,并跟踪监测和抽查核实。被提醒的州(市)、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针对存在问题建立措施、责任、时限、销号等清单,逐一整改、逐一销号。对问题整改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问题久拖不改、措施不精准、成效不明显的,进行情况通报,并纳入平时考核。对问题整改仍然无动于衷或屡改屡犯的,视情由州(市)委农办、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省委农办和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分层分类进行约谈。对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坚决不到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弄虚作假搞数字增收虚假增收的,以及落实监测帮扶、消除风险等过程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情况,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