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4-03-27 10:53:01 【字体: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3月26日下午,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杰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张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三农”工作,特别是对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云南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关情况作如下发布。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通知》,提出2019-2022年扶持5000个左右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动落实。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我省先后实施4批次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5101个,共补助中央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25.5亿元。2023年,我们扶持35个乡镇(覆盖340个村)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共安排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扶持920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安排中央资金6.44亿元。

二是巩固提升农村集体制度改革成果。全省各地有序推进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增加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全省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4022.37万人,共登记赋码成立9344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8.27万个,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账面资产2848.55亿元;完成20余万人成员身份重复处理,请外省协助退出身份重复成员1.5万余人。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全省基本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100%的村实现财务公开。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安排,指导各地紧盯“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五个关键环节,主要整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到位、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加强监管,确保阳光公开,确保发挥效益,坚决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

四是开展帮扶救助。依托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促指导各地健全完善村集体帮扶救助机制,实现线下帮扶救助与线上动态监测同步运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3年底,全省100%的行政村均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办法,27.4%的行政村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工作,累计帮扶救助人员4.7万人次,累计支出帮扶救助资金7326.6万元,确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得到及时帮扶。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一是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广已经总结出来的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等十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挖潜集体资源经济效益,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环节,实现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长效服务机制。二是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层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结合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做优做强“土特产”这篇大文章,重点针对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产业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各地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抱团发展、联合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引入职业经理人引智发展等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各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为集体资产监督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撑保障。建立健全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切实加强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强化年度资产清查。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三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保障集体成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环境。一方面是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扶持政策。强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明确并实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税费减免与金融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

我就发布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商报记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问题,要求不断加强联农带农工作。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将如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谢谢。

张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我们坚持“三个一律”工作要求,即: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合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殖业的,一律要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推动使用财政扶持资金的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台账,推进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规范审批备案。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民增收挂钩机制。加强政策激励,推动各地落实联农带农主体奖补办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总结推广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即牛油果销售收入农户、龙头企业各占三成,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占四成),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即蓝莓销售收入农户占六成、村集体公司占两成、龙头企业占两成),还有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组织起来)、宾川“企业联产业带农民”、永仁“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等做法。这些典型经验关键一条,就是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让企业、农民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促进产业增效、主体壮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底,2.9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161万户,46个县已制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方案,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16.8万户72.1万人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6:1,较上年缩小0.12个百分点。联农带农让城乡间、农户和脱贫户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让广大农民更加富裕,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广联农带农典型模式运用,目的是要将共享发展成果落到实处,落到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上。我们通过实施帮扶产业“巩固、升级、盘活、调整”行动,抓牢抓实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载体,实现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集聚,更有效的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元谋县、鹤庆县等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土地转让、农民入股、工商资本带动、政府协调等多种方式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农惠农带农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比如,思茅区倚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社高度关联,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依托村集体经济茶叶初制所和党员示范户茶叶初制所,统管茶叶基地,组织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和日常管护作业,从而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者之间利益的高度捆绑,形成有机联动整体。比如,开远市产业园核心区提供200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和6000余个季节性岗位,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500户农户发展花卉种植14000余亩,亩均收入达2-5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文明行为以及文化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发展产业的可持续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