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9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05-28 18:01:38 【字体:
【字体:

赵春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我省乡村产业的提案(第0294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会办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粮食再获丰收。一是启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创建10个部级绿色高产高效暨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5个省级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暨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县,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二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全省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72.9万亩,完成国家下达70万亩目标任务的102.9%。三是落实《大豆油料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10万亩烤烟套种大豆示范。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开展挂钩包片指导服务,全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和油料生产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364.8万亩,比2022年增加48.3万亩,增长0.8%,超国家下达任务77.7万亩;粮食总产1974万吨,比2022年增长16万吨,增长0.8%,超国家下达我省参考性指标(1913.5万吨)60.5万吨。

(二)落实奖补政策,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出台“茶十条”,在全国率先对茶叶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实施奖补,2018年以来共兑付奖补资金1.47亿元,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到105.7万亩,居全国第1位。二是出台“猪九条”“牛九条”,支持稳定生猪产能,加快肉牛产业发展,2021年兑付奖补资金1.25亿元,生猪出栏居全国第5位,肉牛出栏居全国第2位。三是出台“咖六条”,支持精品咖啡庄园、精深加工生产线等建设,加快提升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四是印发《云南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养殖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云农产〔2022〕8号)和《云南省省级财政支持重点农业企业新增贷款贴息补助申报指南》(云农产〔2023〕4号),积极组织全省涉农企业申报投资奖补和贴息补助,并拟向符合条件的400余户涉农企业兑付投资奖补财政资金0.31亿元和贴息补助资金0.95亿元。茶叶、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牛羊、生猪、烟草等8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千亿元。

(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休闲农业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类型不断增多、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等特点。2023年,云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680户,同比增长9.4%;从业人数达15.79万人,同比增长11.83%,其中:农民从业人数达15.83万人,同比增长14.46%;带动农户数34.01万户,同比增长6.28%;接待1.01亿人次,同比增长10.9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95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11.36%。

同时,2023年向农业农村部推介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等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理州漾濞县等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以及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万亩油菜花海行”等11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大理州剑川县、丽江市永胜县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首批试点。

(四)强化主体带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农业市场主体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业企业达171112户,较2022年底净增62981户,完成年度净增目标任务的517.94%,已提前完成《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中到2025年农业企业达14.2万户的目标;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367户,较2022年底净增1163户,完成年度净增目标任务的135.71%。其中,我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10户,位居西南五省第1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3户,位居全国第17位、西南五省第2位。2023年12月,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继云南神农集团成为第2家在境内外主板上市的农业企业。目前,云南省43户“金种子”企业名单中有14户是涉农企业。云南省已上市挂牌涉农企业达31户(其中A股上市11户,香港上市1户,新三板挂牌19户)。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增强产业联农带农益农能力。一是强化主体带动,出台联农带农奖补办法,推行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脱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带动65%农户增收。二是强化政策驱动,坚持“三个一律”,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一律要建立联农带农益农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强化典型促动,总结孟连牛油果“334”(农户、龙头企业各占30%,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共占40%)利益分享机制等10种利益联结模式,分季度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推动利益联结走深走实。

(六)营造创业创新氛围,扶持返乡创业。一是构建农村创业创新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动合作,制定了《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联合举办云南省2023届农业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23年4月,云南省2023届农业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云南农业大学“宏志助航计划”2023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此次招聘会共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531个,拟招聘11594人。共吸引来自省内外高校的2万余名毕业生参加。三是推荐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共开展6期22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2022年云南省有4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四是组织农村创业创新大赛。2017—2023年连续7年举办了7届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组织34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竞赛,累计推荐38个项目参加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决赛,荣获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2023年9月,省农业农村厅、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在昆明市石林县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富滇杯’云南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滇池沿岸美丽乡村示范村小渔村农文旅综合项目”等4个项目将代表云南省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大赛半决赛、决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底线思维,压紧压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投入,确保完成2024年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二)继续贯彻落实产业优惠政策。一是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省级有关部门的合作,促进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再贷款优惠政策和财政贴息等向“三农”领域倾斜。二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支持。开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年度贷款需求调查,积极向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推荐有贷款需求的龙头企业,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每年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支持农(林)业龙头企业专项贷款金融服务书,涉农企业贷款每年不低于300亿元。保持涉农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力争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三是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积极落实国家、省级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通过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继续补充推荐重点农业企业进入“金种子”上市企业后备名单。

(三)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一是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壮大。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在确保完成2024年农业市场主体培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后备企业名单,落实龙头企业相关奖补和支持政策,做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认定和运行监测淘汰工作等措施推动各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二是深入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企业转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各级财政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保费补贴或项目建设补助等方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强化产业融合项目招商引资。继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招商委招商引资工作要求,积极招引农业重大项目,扎实开展精准招商引资。一是做优服务,着力提升招商实效。牢牢树立“服务好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紧紧围绕招商项目落地这一目标,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定期调度、协调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投资促进等部门沟通对接,协调解决项目从招引、落地、投产到后续发展等各个环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主动高效服务助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投产,力争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量。二是针对水果、咖啡、花卉等重点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行业扶持政策、配套建设等方面研提措施建议,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积极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构建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做好重点项目洽谈工作。进一步推动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红河州石屏县五万亩“三个零”果蔬绿色农业生态示范产业园区项目落地;积极做好美国卓莓集团在曲靖沾益小浆果种植基地的落地保障工作;持续跟进与先正达集团、Agrovision农业集团、粤民投的交流合作,推动重点洽谈项目在云南签约落地,不断提升招商实效。

(五)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精品旅游工程。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大力开展“云南人游云南”活动,以城市周边、旅游环线的特色乡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游”“周末游”,满足城市人群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生活需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田园景观、特色村落、少数民族文化、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素材,用好茶叶、花卉、水果、林木、油菜、水稻等景观性产业资源,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赏、食、享”融合的多产品开发,拓展功能、丰富业态、创新场景。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周绮,0871-65749683)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