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记等4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出台〈促进云南省糖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建议》(第0658号)交由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省农科院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接办建议后,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流程,组织召开建议提案交办会,印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厅分管领导亲自召集研究,并主动联系协办单位征求意见。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关于全省各州(市)对糖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蔗糖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产业、边疆民族地区脱贫增收的重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糖业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之一来抓,先后印发了《云南省关于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着力构建政府、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企业、蔗农多方协同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省各产糖州(市)也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在原料基地建设、良种良法技术推广、技术创新、补链延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支持政策,对当地糖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关于比较效益偏低,种植面积下降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我省蔗糖产业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随着蔗区交通、水利、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优势蔗区发展面临着高效经济作物的挤压,甘蔗种植由坝区向山区转移、由水田向旱地转移、由适宜区向次适宜区转移趋势明显。第二方面是甘蔗宿根年限一般为3—5年,每耕甘蔗生育期周年在田,收获后需要及时进行松蔸培土及覆膜保墒,以此提高宿根蔗成苗率和延长宿根年限,从而增加蔗农种植收益。同时,在甘蔗宿根周期内,年度间无法实施农作物轮作,间作空间也非常小,蔗田一年到头只有一笔甘蔗收入,蔗农比较收益下降。第三方面是2022/2023榨季以前,食糖价格连续多年低迷,制糖企业对蔗农的原料蔗收购价也多年未上调,但受人工和农资价格上涨双重影响,甘蔗种植成本增幅大于产值增幅。根据2023年对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8个州(市)14个县(市、区)127户甘蔗种植成本收益情况调查,2017—2023年,云南甘蔗种植每亩总成本由1789.40元增加至每亩2663.46元,增幅48.85%;每亩总产值由2437.38元增加至2797.37元,增幅9.70%。甘蔗销售价格长期相对稳定,成本增速高于产值增速,蔗农收益空间逐年被挤压,每亩净利润由647.98元减少至133.91元,降幅79.33%。针对这些问题,从2020年起,国家安排云南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共投入资金30余亿元,对甘蔗良种推广及机械收获等良法进行补贴,我们充分考虑云南山地蔗为主的生产实际,及时向国家争取了宿根蔗保墒管理技术补贴,补贴政策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促进了蔗农收入稳步增长,有效减缓了种植面积下滑趋势,全省甘蔗种植面积得到了持续巩固,我省糖料蔗生产呈现了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关于甘蔗机械化推进缓慢,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我省山地蔗占比达80%以上,蔗区坡度大、地块零碎,大部分蔗区不适应大型机械机收作业。因此,我省以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广适合我省实际的甘蔗机械化作业,截至目前,全省推广机械化深翻开沟252.86万亩,无人机统防统治218.72万亩,机械化中耕培土117.95万亩,机械化联合收获221.84万吨,机收运输161.55万吨,蔗叶机械粉碎25.56万亩,机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联合机收率为5%,较2019年提高66.7%,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据调度信息,在分布式机收补贴政策引导下,全省2023/2024年榨季将有343台套各类分布式收割机械投入使用,较2023年初的110台套增长3倍,为有效促进我省糖料蔗机收和蔗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预计在现有政策不变基础上,未来三年我省机收甘蔗量将从现在的80万吨提高至200万吨以上,实现1.5倍的增长。
四是关于延链补链强链缓慢,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制糖业作为我省传统优势行业,我省历来重视糖业发展,近五年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共投入1416万元支持糖业发展,资金主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绿色制造、龙头企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其中支持临沧市有关企业866万元,占比61.2%。2021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安排400万元,支持耿马绿源工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实施“耿马蔗糖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把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作为降低市场风险和发挥产业潜能的重要手段,引进和发展纸浆、生活用纸、饲料加工、有机复合肥、酒精等企业,开展蔗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及应用,围绕蔗糖产业开发出小包装糖、酒精消毒液、蔗梢饲料、蔗叶燃料、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蔗渣、纸浆、生活用纸、可降解餐具、坚果糖等产品,延长了蔗糖产业链。以生产糖蜜酒精产生的废弃物为原料,开发黄腐酸钾(干粉)及高浓度液体肥料产品,提升蔗糖废弃物利用率,实现产业链延伸,使耿马成为全国首个闭合整个甘蔗产业链最后一环的地区。
五是关于制糖工艺有待升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近年来,由于食糖价格低迷,糖企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设备、工艺水平提升较为缓慢,但随着我省制糖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推进,全省制糖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食糖生产逐步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使云南省制糖业装备、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如制糖过程集成控制系统、烟道气余热利用技术、低硫制糖新工艺以及糖厂用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等,并在部分制糖企业中开展应用。在自动控制方面,甘蔗压榨自动控制系统、锅炉全自动控制及能源集中管理、糖厂蒸发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均得到广泛应用。在装备方面,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如采用环保高效燃硫炉、全自动板框压滤机、全自动离心机、快速沉降器、高效撕裂机、板式换热器等新型设备。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对于“省政府出台《促进云南省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覆盖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按照您在2023年提出的关于尽快出台《云南省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建议和2023年3月30日与您会商后形成的共识,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广泛听取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制糖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意见建议,深入分析我省当前甘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聚焦蔗区保护及耕地用途管控试点、良种良法推广、糖料蔗原料收购价形成机制、增加蔗农收益、延伸产业链、开展沿边合作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云南省蔗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全省蔗糖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于2023年4月初步拟定了推进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建设、加快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等十条措施,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全省范围内4次征求意见,并借鉴广西等省区经验,形成了促进云南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讨论稿),(以下简称《措施》)。包括加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建设与管护、加快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构建工农利益共同体,促进工农协调发展、实施甘蔗良种推广应用奖励、鼓励支持国家糖料研发中心建设、加快制糖核心装备的转型升级、实施蔗糖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糖业人才培养与职工和农户培训力度、加快甘蔗口岸经济发展等9项重点任务,2023年6月,在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第24次专题会议上向分管省领导作了汇报,并按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目前,就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构建工农利益共同体及原料蔗收购价形成机制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下一步,我厅将适时邀请省级有关部门、科研单位、省糖协、制糖企业等进行会商,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并将《措施》专报省政府审定,争取尽快出台。
最后,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蔗糖产业发展工作。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