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云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833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       2024-06-04 11:28:04 【字体:
【字体:

钟红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建水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政策项目等予以支持倾斜的建议》(第0833号)交由我们办理,综合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自建议办理工作启动以来,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由厅发展规划处牵头,与相关职能处室就建议内容进行了会商。同时,各协办单位高度重视,逐条梳理回复代表提出的建议并及时将协办意见反馈省农业农村厅。代表所提建议已充分采纳,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会持续关注并指导建水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建议回复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形成答复意见。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建议中提到的“现有农业农村领域相关项目和补助资金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倾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县创建单位”,我们研究认为正如建议中提到的,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将使建水县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方面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关于建议中反映的“建水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急需省人民政府及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建水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的支持力度”,我们经研究认为,各地应积极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我们将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的评审中,进一步考虑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倾斜支持力度,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地保障、农业科学技术、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申报”

1.基本情况。2017年至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批准云南省创建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省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元谋县、鹤庆县分别进入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创建名单,共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42.88亿元。2024年5月8日,宣威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名单。除元谋县、鹤庆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建设外,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均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

2024年,参考往年项目申报要求,我厅提前组织各地申报项目,1月31日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征集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通知》,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征集,共收到13个州(市)(昆明市、丽江市、怒江州未申报)申报的13个项目。3月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现代设施农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品类,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分配给我省2个申报指标。按照申报通知要求,我厅联合省财政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地上报的材料进行了书面审查,提出基本符合条件的8个项目,于3月13日参加省级视频答辩。经过项目县视频陈述、提问答辩等环节,评审专家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带动农民作用显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组织管理健全完善、园内80%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可追溯”等8个方面,进行了评审打分,最终推荐综合评分排名第一、第二的宣威市、蒙自市申报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宣威市作为书面审查项目、蒙自市作为竞争性遴选项目。5月8日,宣威市进入创建名单。

2.答复情况。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加强实地调研,积极指导建水县明确申报主导产业,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建议建水县人民政府积极对接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推荐申报。

(二)关于“国家和省级衔接资金”

1.基本情况。我省脱贫地区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特别是重点帮扶县补齐各项短板任务很重,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2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和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支持力度,统筹整合各方资源,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帮扶支持。

2.答复情况。在上述政策基础上,为进一步兼顾脱贫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需要,省财政厅会同省级5个部门印发《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按照因素法进行测算分配,分配时测算因素主要为脱贫人口规模、相关人群收入等,分配范围包括有脱贫人口的所有县,已充分考虑脱贫县与其他县的巩固任务,统筹给予支持。2023年我们下达建水县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9337万元,较2022年度5406.5万元增长73%,进一步加大了对建水县的支持力度。2024年我们将结合实际,继续给予建水县衔接资金支持。

(三)关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

1.基本情况。建水县历史底蕴醇厚,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拥有“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美味诱人的食物、闻名中外的紫陶产品、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成为建水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答复情况。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脱贫群众和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规划》中明确围绕打造“两线一带一区”旅游新发展格局,重点规划建设3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其中1条乡愁旅游带已经将建水县纳入其中。指导支持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委会团山村、建水县临安镇韩家村委会碗窑村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建水县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建水县紫陶文化创意园建设项目(一期)、建水县西庄镇六禾园共享乡村户外营地综合开发项目、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建水县新房村3A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已列入2023年旅游业在库项目。下步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积极推荐建水县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服务协调给予项目建设指导。

(四)关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1.基本情况。云南因地域优势,具有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在云南出口商品中,农产品一直占有重要位置。2023年,全省烟草、鲜切花出口值居全国第1位,水果出口值居全国第2位,蔬菜出口值居全国第4位,其中深加工产品占比逐年提升,从2020年的12.9%增长至2024年的33.3%。

2.答复情况。省商务厅高度重视在进出口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建设工作。一是对于支持进出口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2024年,省商务厅出台《2024年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第一批)》,对农产品制成品出口企业的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进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全省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同时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省商务厅积极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加展会、开展经贸推介会并给予资金支持,下一步省商务厅将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持续推动全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走出去”。二是在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建设方面,省商务厅邀请泰国正大集团、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赴滇召开滇泰农产品贸易合作暨绿色云品招商对接会,建立沟通新平台、拓展合作新渠道。省商务厅将积极推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到云南建设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东南亚水果的集散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分销进行优势互补和整合。三是2024年,省财政厅已下达建水县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0.78亿元,建水县可按规定统筹用于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种源基地、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相关项目建设,建议建水县充分用好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政策。

(五)关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

1.基本情况。2022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文印发《云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5大行动提出了13条重点任务。2022年7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9部门印发《云南省支持种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围绕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推广补助、基地建设、监管能力及配套国家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开展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认定,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重点支持资源收集和精准鉴定评价,根据种质资源库(圃、场)资源种类、保存规模给予资金支持。基地建设方面,建设省级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60个,在基础设施、加工仓储、性能测试和质检装备、疫病净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供种保障能力。

2.答复情况。一是建水黄褐鸭被认定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每年省级财政安排15—20万元的保种经费予以支持。下一步,建水县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云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申报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场),省农业农村厅将重点关注建水县的申报情况。确定为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场)的,省级财政将按一定标准每年给予资源保护经费支持。二是2024年4月26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省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每个基地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5月21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云南省现代种业、现代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三个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议建水县按照申报指南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省农业农村厅将加强与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的沟通对接,对建水县给予项目上的倾斜支持。

(六)关于“农村基础设施提升”

1.基本情况。“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市场”方面,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来,连续三年(至2022年)共争取项目资金6.4亿元,重点围绕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省级先后向建水县下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资金2360万元。其中,2021年建水县列入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下达项目资金1911万元,建水县完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97个、兑付补助资金467.5万元;2022年下达项目资金449万元,建水县完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5个、兑付补助资金188.5万元。2023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资金改由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解决后,指导各地将产地冷链物流设施项目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启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2019—2023年,省级共支持建水县农村卫生户厕改建任务9.47万座,农村卫生公厕221座。根据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管理平台调度数据,截至2023年底,建水县已完成户厕改建9.5万座,完成公厕改建246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以上,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均有1座及以上卫生公厕全覆盖。2024年,省级已下达建水县农村卫生公厕改建任务21座。2019—2023年,省级财政共下达建水县农村厕所革命奖补资金8376.07万元,其中2023年下达406万元。2024年,拟计划下达建水县农村厕所革命财政奖补资金210万元。

“‘一水两污’改造”方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和就地就近治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等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和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云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加大各地建设小型化、分散化处理方式的技术指导。建成全省村镇“两污”排查整治监管信息系统,建立“无人机巡查+人工巡检”的动态查访机制,每月对全省乡镇“两污”治理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省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为95%和86%,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70%。

2.答复情况。关于代表提出的“在农村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予以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倾斜”的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冷链物流发展“产地、运输、销地”中的“产地”环节,突出抓好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关于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坚持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结合衔接资金使用要求,推动冷链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推进建设一批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及商品化处理设施。二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培育。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框架方案》(农办市〔2023〕16号),进一步指导建水县根据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集散中心项目实际进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

关于代表提出的“在人居环境整治、‘一水两污’改造等项目予以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倾斜”的建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经研究核实认为,所提建议是当前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广泛性。截至2023年底,建水县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53%,建水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一定短板。针对目前建水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低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以将简易治理提升到有效处理,加快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到2024年底,全省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5%、88%和75%以上。二是指导建水县做好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券申报,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统筹推进各地打包进行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三是加强既有设施运维管理,指导建水县以县域为单元,采取“城乡一体运维一批、以城带乡(镇)协作一批、强化培训自行运维一批、政府购买服务运维一批”的方式,合理选择运维模式,落实专人运维,专业运维。四是加快督促指导建水县建立合理收费机制,逐步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长效管护机制,促使建成投运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有稳定的运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效益。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莫晓聃,0871-63116791)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