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4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06-11 16:28:00 【字体:
【字体:

张凤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云南茶叶出口工作的提案(第0244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2023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500亿元。随着“云茶”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以普洱茶为主的“云茶”产品远销东欧、西欧、北美以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茶”不仅作为产品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更成为增进中国与各国交流的窗口。您提出的建议对进一步做大做强“云茶产业,对促进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带动茶农增收、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对“优化市场标准,制定和完善行业规则(原料、工艺、销售、仓储、价值体系),助力茶产业跨境贸易”的答复

(一)强化茶叶生产帮扶及安全监管。结合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提前介入、服务前移,在建厂初期积极指导企业优化工艺布局、完善食品安全制度,熟悉执行标准,指导企业完善食品原料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加工关键环节控制、产品检验、出库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并动态调整,不断规范茶叶生产加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茶叶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设备工艺,引导具备条件的小作坊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推进生产加工规模化和规范化,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上,按照《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茶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许可的条件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对超3000批次茶叶开展监督抽检,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

(二)强化电商平台监管及主体责任落实。为持续规范网络市场行为,市场监管、公安、商务、林草和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建立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综合运用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行政处罚、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方法,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督促平台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一是加强对平台经营者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做好平台内经营者资质证照和主体信息审核、公示;二是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日常监督,督促平台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直播内容的信息审核和管控,依法查处虚假宣传或者帮助他人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三是同步开展线上线下交易集中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经营者编造用户评价、虚构交易数据、虚构流量数据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目前,已组织省内外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召开茶叶过度包装、违法广告、网络集中促销等5次行政提醒(指导)会,累计监测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游云南、云品荟等省内外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站网店13950个(次),监测客体商品及服务信息18.75万条,发现并处理涉嫌违法违规问题线索35条(次)。

(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查办哄抬价格案件,严格执法,稳定市场。同时,注重科学评估经营者相关行为的后果、危害程度及行政处罚可能对市场供应造成的影响,防止对经营者正当的自主定价权造成损害。

下步,各级各部门将持续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督促抽查的频次和范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觉做好质量管控,筑牢茶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同时,结合监督抽检和日常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加大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监管力度,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关于对“开拓茶产业跨境市场”的答复

(一)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茶产业带”。立足云南茶叶种植和产量优势,依托昆明、德宏、红河、大理跨境电商商务综合试验区,指导并支持茶叶生产和贸易企业加强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开展ISO国际认证,提升核心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综合运用第三方平台引流、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跨境直播等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虾皮等国际电商平台开店、建设独立站,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茶叶展示、选品中心,推动云南优质茶产品以跨境电商方式出口。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涉企服务。落实跨境电商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茶叶出口企业在降本增效、融资贴息、出口保险、人才培养、境外参展、举办推介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跨境电商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指导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做好茶产业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孵化,培育本土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平台,打造茶叶跨境电商出口领军企业。

(三)加快茶叶出口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茶企通过自建、租赁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在南亚东南亚、日韩和欧美等重点市场布局海外仓,加强公共海外仓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依托公共海外仓设立茶叶海外运营中心和品牌商品展示中心,支持开展远程代参展、“前展后仓”“展仓播一体”等新型营销模式,积极推动“云茶出海”。

下步,各级商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将依托农产品出口各项政策的实施,做好“云茶”出口相关工作。

三、关于对“以茶文化输出牵头,带动茶产品输出,带动产业升级,平衡国内供需市场”的答复

(一)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聚焦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以“政策引导、突出优势、聚焦重点、效益优先”为原则,重点抓好标准执行、规范用标,扩大品牌影响、促进产业发展。2020年至今,每年组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目前,共组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68个,其中茶叶类有“普洱茶”“凤庆滇红茶”“梁河回龙茶”“勐海茶”等,支持“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具有代表性茶企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普洱茶”“凤庆滇红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二)积极打造云南茶旅文化品牌。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注重开发各民族饮茶文化资源,以茶旅融合为重点,打造昌宁县“古茶走廊”茶文化体验环线、广南县中国抹茶农垦庄园、双江县冰岛古茶山茶旅研学度假区等集“茶+旅游”“茶+康养”“茶+文化”等为一体的三产联动田园综合体,大力开发白族三道茶、哈尼族火罐茶、土锅茶,傣族竹筒茶等各民族茶俗、茶文化;推动临沧市、普洱市和保山市茶叶重点村镇等列入云南旅游名录的全国重点村、省级名村、名镇,持续推动打造茶旅文化品牌。

(三)以茶为媒推动云南茶文化传播。2022年,云南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和茶俗(白族三道茶)6个茶技艺和茶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4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居全国第一。2023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更是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为推动云南茶文化传播,先后组织非遗项目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等国开展主题为“茶和天下·雅集”的推广活动,通过茶文化体验展示、图片展、少数民族服饰和原生态歌舞展演等进行茶文化现场交流。同时,与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云南省—越南北部古树茶产业线上培训班等深入开展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文化交流活动。

下一步,各级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以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为契机,持续开展“茶和天下”海外主体推广活动,以茶文化输出带动产业发展。

四、关于对“云南省茶叶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体规划茶产业输出路”的答复

(一)制定政策积极推动茶叶出口。为推进全省外贸做大总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云南省农业对外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云南沿边优势、区位优势、通道优势,通过实施做大贸易总量行动、发展贸易新动能行动、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行动、开拓多元化市场行动、推进开放型平台提升行动和畅通贸易大通道行动等6个行动促进包括茶叶在内的各类云南优势产业提升外贸能力,做到“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推进外贸“买周边到全国、卖全国到周边”。

(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云南省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优化重点展会组织,发布重点境外展会名录,提前组织企业对接工作;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展位费和展位配置费、抵离办展城市交通费和住宿费给予支持。对5家企业以上,组织在境外开展的经贸推介会产生的场地租赁或使用费、抵离推介会举办城市的交通费、参加活动人员的住宿费给予支持。同时,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组团及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的,分别对报名费、展位费、设计与搭建费及有关费用按要求给予支持。

(三)充分发挥协会等组织积极作用。加大对协会、茶企在外贸工作方面的培训指导力度,推动茶叶生产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有机农业发展力度,不断规范种植、采摘、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加大对茶叶出口检测预警力度,实时跟踪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搜集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布情况,有效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带来的市场风险。

下步,将持续加强与协会、企业的沟通力度,积极对接国家级茶叶协会、外贸协会等,做好各项政策和各项资金的落地实施,推动茶叶出口增长。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4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