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销对接智能化,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的提案》(第550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涉农数据汇集应用,打牢产销对接基础
自2022年开始启动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一库两平台”建设项目,开发了空间基础数据库、农业业务数据库,初步搭建了一个基于“数据湖仓一体大数据中台”和“GIS应用云管服务平台”并行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具备海量多源数据的共享交换能力,有效支撑融信服、产销对接等服务。开发建设了省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产业监测调度平台等,加大生猪调出、果蔬产销信息发布等,稳步提升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国家平台推广应用,省内11599家生产经营主体上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38827家重点品种生产主体信息纳入国家追溯平台重要农产品信息采集系统,成为全国信息采集较多的省份。
二、深入实施“三品一标”行动,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大力实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不断提升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稳定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坚持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探索推进“小块并大块”“小田并大田”经验做法,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18.77万亩,占耕地面积8093万亩的45.95%,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731万亩的64.89%。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石林人参果、昭通苹果、蒙自石榴、凤庆红茶、保山咖啡、彝良天麻等6个产品及基地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2023年度新增有机农产品468个、绿色食品984个,分别累计达4973个、3531个,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8位。“云品”数量快速增长,品牌规模效益显著提升,以一座保山、昭通苹果、孟连牛油果等为代表的区域优质品牌,已成为农业品牌精品发展的典型和引领消费新趋势的“金字招牌”。
三、强化市场监测分析预警,提升产品流通效率
建立完善主要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及早发现市场波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监测信息发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商务部门以果蔬市场运行监测为突破口,建立起涉及生产端、流通端、销售端3端的预警机制,逐步覆盖高原特色重点产业、重点州市、重点商品,有效降低滞销带来的损失。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为抓手,压实各地责任,加大生产引导服务,推动建立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机制,建立应急保供主体、基地等名录,全面提升政府在稳产保供稳价方面的调控能力。各地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系列项目实施,加快补齐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更加畅通。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销售,持续拓展营销规模
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有效衔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省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打造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和乡村流通服务体系,指导示范县工作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由“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市场主体投入为主”转变,强化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仓储物流发展配送中心、乡镇(村)站点等设施统筹支撑能力,完善长效运营机制。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累计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4个,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234个,村级服务网点8017个;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3个,乡镇快递网点1131个,快递覆盖8660个行政村,行政村快递覆盖率为69.84%;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员762896人次,带动全省县域就业243128人,新增网商35189户。2023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4.4亿元,同比增长30.5%。
五、推动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加速产销精准衔接
深入挖掘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特色优势、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等内涵,开展“绿色云品”整体品牌形象设计,推出“云品小象”品鉴官,强化各类场景推广应用,讲好“绿色云品”故事。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建立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为主体的“绿色云品”“一微一抖一红”新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开展内容制作、运营管理、推广传播。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农业、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健康养生、农业科普、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乡村民宿等多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2023年,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等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理州漾濞县等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以及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万亩油菜花海行”等列入全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大理州剑川县、丽江市永胜县列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首批试点。通过多产融合发展,有效推进特色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
六、下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产销数据共享应用。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遥感、气象、土壤、农事操作、农作物病虫害等涉农数据,加快打造智慧农业数智化场景,鼓励各地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智能化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20个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加大典型示范挖掘提炼和推广借鉴。探索开展云南农业AI试验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信息采集和分析运用。加快涉农业务数据梳理,并向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汇聚,加强涉农数据与各部门共享共用,通过数字化辅助解决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赋能。持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引导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整乡、整村集中连片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夯实涉农数据质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围绕大滇西环线建设和布局要求,统筹规划沿大滇西旅游环线3200公里休闲农业发展,优先选育一批特色鲜明、资源富集、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的民族村寨和美丽田园作为休闲农业开发建设重点,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田园会客厅,推出一批特色精品线路。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多种方式宣传推介休闲农业,树立发展典型、推广发展经验,全面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三)持续推进电商新型业态发展。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强化电商领域渗透能力,盘活“农产品+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互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我省114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基础,构建“省级+州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云品库,实现产销快速对接。推动直播电商和文旅等多场景相结合,组织开展多形式云品电商直播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桥梁,拓展企业网络销售渠道,推动云南农产品上行。
(四)持续推进云品数字宣传推介。组织涉农企业线上线下参加南博会、农交会等全国性重点展会和专题展会,依托重要展会平台资源优势,服务供需,促进产销全面、深入、精准对接,持续夯实竞争优势。持续做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等“绿色云品”自媒体平台的常态化运营宣传,组织各类线下展示推介活动,强化“绿色云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多场景应用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持各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重点市场展销和精准对接,持续优化营销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流通稳定性。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