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善作善为打造“梦里水乡”宜居乡村
——文山州富宁县归朝镇洞玉村绿美村庄建设典型案例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       2024-03-29 15:45:50 【字体:
【字体: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归朝镇那旦行政村洞玉自然村以绿美建设为发力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紧扣“生态、宜居、文明、和谐”,通过聚人气、改面貌、抓产业、促发展,由往昔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整洁美”,保留了民族特色、彰显了生活本色、留住了最美乡愁。

抓治理,“治”出干净整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深入开展整治活动。开展河道整治,建设安全生态水系,改造河道、清淤疏浚、蓄水沉沙、修建河堤;污水治理,建设宜居生活环境。在庭院铺设排污水管,村内修建污水收集池,统一收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建设现代卫生农厕,明确公厕管理维护责任,通过分组模式对公厕进行轮流管理清扫,防止公厕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抓建设,“建”出美丽村庄。坚持规划先行,采用村民主体、村党支部主导、乡镇把关、县级部门指导的乡村规划模式。乡贤老校长出资出工的示范带动激发村民的建设热情,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建设家乡。突出乡土特色。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打造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让“家乡味”更浓。实行裸房改造。给村里的房屋外墙穿上了“新衣”,与周边的绿水青山相映衬,村子更加靓丽美观。

抓产业,“产”出农民增收。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甘蔗、香蕉种植的提质增效,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依托丰富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修建4个鱼塘,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吸引香蕉种植基地入驻,增加村民土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将房前屋后的空地和农村闲置房屋、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发展蜂箱养殖、蔬菜种植等副业,带动村里闲散劳动力就业。

抓管理,“管”出文明乡风。完善机制,促进长效管理,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网格化管理制度、群众议事制度、共建共享共管等一批制度机制,为工作落实凝聚合力、提升效率;突出主体责任,坚持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乡贤能人带头人的作用,调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通过协商制定村庄管护计划,推动村民落实管护义务,有效引导群众长效参与管护;加强宣传,推动法治建设。坚持以“三法”治村,即在立法中反映社情民意、在普法中检验立法成效、在用法中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拟稿人:柏宗艳 审核人:农秀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