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绿美”重塑元江乡村价值
——玉溪市元江县绿美城镇建设典型案例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       2024-04-23 15:40:56 【字体:
【字体:

近年来,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玉溪市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因地制宜,以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发展乡村生态产业为重点任务,以打造“好在、好用、好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建设“乡镇全绿化、村庄林果化、田园景观化”的绿美乡村。

全面统筹,奏响绿美音符。一是高位统筹,压实责任。把绿色发展作为工作的琴弦,绿美乡村建设成为主旋律的重要音符,并把每个音符都落在实处,落在每个村庄,各尽其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抓实抓细绿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科学谋划,一村一策。以“瞄准十年、先干三年”为行动指南,严格实施三年行动方案、项目清单、乡土植物名录,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确保乡村绿化有“规”“图”可循,并提高有效执行力。三是突出目标,打造亮点。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通过典型引路实现由点向面拓展、串点连线成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村庄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小美而精、大美适用绿美村庄。

整合资源,增强绿美底色。一是回归事实,实现“好在”。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内在联系,把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利用“四旁”“四地”,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植绿,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了都朗、坡垤等一批有绿态、有绿韵的元江特色新村落。二是回归科学,实现“好用”。按照“一县城周边、二乡镇驻地、三公路沿线、四行政村驻地、五其他村庄”和“先大自然村、后小自然村”思路顺序,分类分批梯次推进污水处理。全县共有农村卫生户厕23559座,农村卫生公厕423座;8个非城关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5.27%、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5%、行政村污水治理率57.14%。三是回归理性,实现“好发展”。依托“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村寨”三种资源,探索“绿美+全域旅游、科普研学、文创科创”,挖掘它克崖画、李和才故居等历史文化,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打造绿美乡村154个。主动融入节日经济、暖冬经济,举办小燕“蒙面情歌节”、青龙驿“乡街子”等节庆活动,实现“绿美+”经济收入2880万元。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大力发展茉莉花、芒果等热带林果和林禽、林菌等林下产业,鼓励支持农家乐、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强化机制,实现共同护绿。一是强化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县乡镇(街道)和村组开展综合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一月一调度一交办、一月一评比一运用”,真刀真枪、动真碰硬督促抓好整改落实。二是健全管护机制。将管护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网格员、村民作用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管护,引导全社会共愿景、共荣辱、共情怀。三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行河流、道路、环境、绿化“四位一体”管理,建立门前卫生包保制度,加强村民自治和群众精神文明、文化素质建设,实现从“遵守规则”向“习惯养成”转变。(拟稿人:张雪 审核人:高国峰)

     |      分享到: